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定位

时间:2022-03-31 04:00:57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定位

摘 要:本文以学生的班级实践管理经验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从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责任心和把握专业特点出发,分析高校辅导员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班干部选拔、班级活动指导、开主题班会、分析专业形势等的工作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接触者,他们代表着年轻有活力一族,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时段,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他们肩负着如何做人、做学问的重要任务。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与初高中教育学习环境有很大区别,高校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的特点更加鲜明,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老师尤其是辅导员要在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笔者在担任辅导员期间,探索总结的大学生特点,以及对相关班级建设、学生培养方面的见解和做法,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和提高。

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目前在校大学生已大部分是“90后”,基本没有参加过以谋生为目的的劳动锻炼,也很少遇到过生活上的大困难,缺乏对父母艰辛工作的理解。此外,班级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学生,每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及家庭环境又不太一样,而就业压力等因素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思想负担,甚至引发了焦虑、不安等心理疾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作为辅导员,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将会影响我们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结合

“90后”大学生存在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很讲究个人隐私,不太喜欢自己的私人空间被父母、老师、同学干涉。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发展,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了大量知识,促使其在思想上更为成熟,独立的判断能力越来越强。但同时大部分的“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集祖辈的溺爱与父辈的宠爱于一身,父母灌输给孩子的一直都是只需要好好学习的思想,因此大部分“90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

2.自信与脆弱的矛盾结合

“90后”大学生是自信张扬的一代,他们拥有极为丰富的物质生活,充满激情、勇于尝试、敢爱敢恨、敢说敢做、善于表现自我,毫不掩饰。但同时又是脆弱的一代,从小到大都面临着社会给予他们极大的竞争压力,在生活和学习中,家长、老师的高要求时常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范畴,使他们经常生活在竞争、受督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轻者出现厌学、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重者则会产生焦虑、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3.自我意识强烈与渴望集体生活的矛盾结合

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父辈们由于忙于工作,忽视了对他们的呵护,使他们缺乏感情上的沟通与心灵的默契,进而渴望集体生活,希望能从集体中得到温暖和快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虽然内心渴望,他们又不愿意“屈尊就驾”,不愿主动和同龄人做深入的交流,因此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矛盾的尴尬境地。

4.想要学习和不知如何学习的矛盾结合

大学不像高中,大学教师在上完课后便匆匆离去,它更多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学习上的困惑。一方面因争强好胜、不愿落于人后的思想,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家人;另一方面,离开了老师和父母的督促、指导,加上年轻人爱玩等惰性习惯,使之适应不了大学的自主学习新环境。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大学生精神满足感失衡,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罢学的心理,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网络或其他更容易获得满足感的事情中,这点在男性大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

二、高校辅导员的角色

2007年8月31日,在《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这应该成为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牢记使命,辅导员才能成功完成角色转化乃至角色定位,从而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1.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辅导员工作在高校中基本上是兼职的,要使辅导员工作发挥作用,辅导员必须要有责任心。要求学生具有责任感,那么辅导员首先要做出表率,在管理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负起责任,同时要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对社会有奉献精神的榜样形象,这样在教育学生时才能理直气壮。同时,辅导员对学生要有爱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当作自己的孩子,从一切为学生着想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学生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开展工作。通过一件件充满爱心的小事,辅导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等情绪,从而真正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高校辅导员需要赢得各方的关心和支持

辅导员是奋斗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一线的老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力军,在发挥高校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同时,也渴望得到学生家长、社会、校院领导、其他专业课老师的宝贵支持。与初高中学校不同,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需要辅导员负责,但也有很多工作是辅导员老师无能为力的。所以,辅导员工作需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相应机制定期与辅导员老师、学生交流,增进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够有力地促进辅导员老师工作能力的提升,赢得学生对学院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学院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3.高校辅导员尤其要深入研究把握专业特点

“90后”的大学生有其鲜明的特性。从生源特点来看,不同的生源组成决定了学生的教育背景、专项特长、专业思想等。从心理特征来看,大学生性格多为外向开朗,独立性、竞争性和耐挫性较强,但同时在自律、严谨和态度方面表现相对较差。从专业学习特点来看,学习形式以被动学习为主,不同的学生会对相关的课程抱有不同的学习态度,长此以往容易使学习产生分歧。这些鲜明的专业特点,对辅导员加强班风学风建设、规范宿舍管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发展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辅导员的定位

辅导员工作内容很多、很杂,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专业,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辅导员都应加强引导。但这么多工作,辅导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依托辅导员及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抓好如下工作。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环节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大部分是初次离开父母,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更主要的是,从有人管理、目标专一的高中生活进入相对开放自由的大学校园,有很多的不适应,因此新生的入学教育很关键。辅导员在这个环节中应多倾注一些精力,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入学之初,辅导员应给学生灌输如下内容:

①学校及院系精神或风格的历史传承、校纪校规和管理要求;②本专业的内容特点及就业去向;③树立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④大学生活常规以及注意事项等。让新生一进入大学就有一个充实而明确的努力方向,使其不会感到迷茫。同时,在整个军训过程中,要尽量和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比如打靶、过中秋节等,与学生们一起建立一个和谐温暖的班集体。

2.做好班干部选拔并制订班规

在班级管理中,一个团结、组织能力强、有创意的班干部团体,对班风、学风及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对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因此,在班级干部的选拔方面,挑选优秀的班委组成班级的核心力量,是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同时,辅导员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帮助班干部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班规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在班级规章的框架下,人人参与管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履行班级公约。辅导员要指导班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总结经验、奖勤罚懒,目的是引导和规范成员自觉履行班规,使班规成为维护班集体的制度保证。

3.抓好班级活动指导环节

“90后”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独立性强、兴趣广泛。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辅导员要鼓励和指导班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培养班级学生团结向上,提高班级凝聚力。除此之外,班级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如班级球类比赛、校园郊区踏青、主题晚会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收获愉悦的心情,更能加深班级同学的相互了解,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当然,辅导员老师能亲自参与班级活动,这对班集体来说,也是个很有意义的过程。

4.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形势分析

2014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达到700多万,大多数学生都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这就要求大一新生入校就要做好大学生活规划,这四年里每一年的重点是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些对他们至关重要。同时,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关注时事,关注大学生的最新就业形势,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与大学生畅谈人生、理想、前途,最大限度地教育和帮助学生。学生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问,做自己喜欢做和必须做的事,有重点地发展特长。当然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很多,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只要协调好目标培养,倾注责任心和爱心,注重班风、舍风、学风建设,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班干部选拔、班级活动指导、开主题班会、帮助分析专业形势等环节,辅导员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

参考文献:

[1]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协强.做好高校体育专业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68.

[3]周 洋.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浅谈[J].科学管理,2010(8):91―92.

上一篇: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 下一篇:教育为什么如此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