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中药专业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探索

时间:2022-03-30 01:07:02

高职高专中药专业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探索

关键词:中药专业;野外综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9-0096-02

中药专业普通专科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为目标,野外实践教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具有校内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野外实践教学的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药人才的需求,本校积极对传统的单一野外中草药识别采集模式进行改革,代之以综合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中药基源分类、形态鉴定、中草药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项目的新型实践教学活动,在连续5年的实践教学中收到了很好效果,得到了同行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现就该专业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1 因地制宜,选择优质实习点

寻找合适的野外实习点,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核心。本校地处滇西,背靠闻名世界的动植物科学考察基地――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是南北走向、绵延600多公里的横断山脉。由于其跨越5个纬度,海拔高差3000多米,平均温差高达20多度的特点,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多样气候环境。因而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有高等植物4897种,

动物2389种,特有植物434种。境内目前已查明的中草药品种有1200多种,已知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有430种,为全国少有的中草药资源富集区,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有着“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的美誉,是所有动植物学家向往的野外“研究室”。因此,本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野外实习条件,将高黎贡山国家级白花岭保护站作为中药专业野外实习的总基地,以这个面为中心,沿途增加中药材种植发展有限公司,保山机场齿瓣石斛、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研究所药用植物引种园等实习点,这样点、线、面结合形成了一个优质的综合实践教学场所。

本校从2008年首届中药专业班开始,每年到高黎贡山进行野外实践教学。并与保护区一道共同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11年高黎贡山保护区实习基地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校外示范实习基地,从而确保了本校中药专业野外实习的顺利进行。

2 因时制宜,选择恰当的实习时间

如何选择适宜的实习季节和学期,直接影响到中药野外综合实践教学的效果。高黎贡山的雨季一般为每年6-10月。为提高实习效果,采集到绝大多数带花完全标本,我们通过分析比较,将实习时间由原来的每年7月份改为5月份。因5月雨量较少,为多数药用植物花期,是药用植物鉴别的最佳时期,这样既避开了雨季的不安全和不便,也利于药用植物的鉴别。

为了野外综合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我们将之前第1学年第2学期进行的计划调整为第2学年第4学期,因此时学生已完成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相关课程学习,从而使单一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变成了以上课程的综合野外实习,丰富了实习内容,提高了实习的效率。

3 因人制宜,做好学生的实习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以达成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我们对中药专业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做了如下探索。

3.1 开展实习前动员和培训

实习前,本校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下发给学生的《高黎贡山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对实习学生进行充分动员,强调野外实习目的、意义、日程安排、考试等内容,并特别强调实习中的注意事项、纪律要求。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则对实纲、实习内容全面讲解。布置学生阅读中草药图谱、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相关书籍。分组带领学生到校内百草园进行药用植物采集、标本制作专业培训,并进行药用植物强化识别训练,以掌握各类中草药的鉴别要点。同时指导学生准备野外综合实践教学器材,包括相机、GPS、枝剪、小锄头、采集袋、记录签、便携式烘箱、标本夹、吸水纸(报纸)、台纸、定名签、针、线、胶水等。

3.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扩充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过去仅限于100种左右药用植物识别的简单方式,融合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完成三方面的综合教学实践任务:①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技术。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观察、比较鉴定;采集具有典型特征的药用植物,从植物分类学特征上观察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并重点观察药用部位器官形态特征,通过对不同种类药用植物的观察,深化植物分类知识;为保证各小组药用植物鉴别实习效果,采取现场讲解和返回后集中所有同学采集的药用植物,利用检索表、植物志、药用植物图鉴进行统一鉴定确定品种,教师详细讲解,学生轮流查看的方式。统一鉴定后,学生自行选择所需药用植物标本挂牌后压制,进而放入50 ℃烘箱烘烤,次日整理和更换吸水纸,烘干后上台纸,填写定名签和记录签,最后过塑保存。此项目要求掌握15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科属,熟悉其形态特征、药用部位及功效。②中药资源学。观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生态环境中药用植物种群类型、结构、分布、建群种;运用样方调查的方法,设置选择样地、样方,通过规范记录样方中的各种植物种类和数量,推算出区域内重点药用植物蕴藏量、经济量、年允收量,提出重点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建议,并撰写重点药用植物调查报告。③掌握重楼、齿瓣石斛等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选地、整地、种苗繁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等栽培技术措施,并撰写某种药用植物栽培管理技术。

3.3 改革考核,综合评价

传统的中药野外实践教学考核只要求鉴别中草药的种类。达不到全面综合考查学生实践效果的目的。为此,我们增加了考核的内容和步骤。考核内容除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相关知识及技能点外,还涵盖了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3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及技能点。

考核的步骤与方法:①现场考试,从150种药用植物中,选出50种代表药用植物并排序,学生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序号药用植物的植物名、科属、入药部位、功效,满分100分,占该课程实践技能的20%;②标本评展,实习结束后,每人上交压制的2份标本,专业老师对学生压制标本进行评分,占中药鉴定课程的10%,对学生上交制作的标本评展,评出“认药之星”,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撰写中药专业高黎贡山重点药用植物调查报告,占中药资源学实践成绩的20%。④撰写某种药用植物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占该门实践课程成绩的10%。

4 拓展内涵,提升效果

4.1 编写高黎贡山常用中草药图谱

针对学生缺乏与实习相适应图谱的问题,我们选取了高黎贡山区域常用中草药300余种。编写成《高黎贡山常用中草药图谱》。该图谱充分体现突出药用植物鉴别要点、区域用药特色,具有实用、简便易携带的特点。

4.2 不断积累腊叶标本

将学生制作的腊叶标本进行过塑、封存,教师将部分标本作为教学素材,增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将部分标本充实到本校高黎贡山民族医药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成就感。

4.3 校内百草园中引种、驯化药用植物

实习结束时,引种驯化部分药用植物,目前我们已成功引种栽培滇重楼、云黄连、珠子参、齿瓣石斛、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草药,现正在通过驯化,探索大规模推广种植经验,这不仅丰富了百草园药用植物种类,便于学生日常学习,也为教师科研搭建了良好的基础性平台。

4.4 发挥高黎贡山实习基地对外交流的功能

高黎贡山保护区实习基地除承担本校中药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外,还吸引了其他院校的学生前来交流学习。2012年8月,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专业8名师生到本校进行短期学习交流,通过实训老师在高黎贡山实习基地的带教,使学生充分掌握了药用植物科属鉴定、标本采集制作、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中药专业知识,拓宽了该校中药专业学生视野。这对扩大本校中医药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5 小结

中药专业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中药基源分类、形态鉴定能力,以及在掌握资源分布、生境知识基础上,增强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几年来的努力与探索,使我们形成了一个逐步完善的中药专业野外综合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培养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治体会 下一篇: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