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模式

时间:2022-03-30 10:41:39

如何改进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模式

摘 要: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刚刚起步,人才培养模式还不成熟,本文分析了当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师资力量、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模式 双语教学

一、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意义

教育部、商务部于2009年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号召高校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员素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当前全球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外包服务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所谓金融服务外包,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及国际清算银行(BIS)组织在联合论坛上发表的《金融服务外包》报告所给出的定义,是指:“受监管实体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为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受监管实体转交给服务商操作,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一服务商(有时被称为转包)。”在当今世界,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正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市场容量在1万亿美元左右,同时牵扯的领域极其广泛,涉及价值链的上上下下。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到2008年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仅为48亿人民币,而同期美国市场规模为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0亿元,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不及美国市场规模的7.3%,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因此,积极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对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改善对外贸易结构、加速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及促进金融学专业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二、当前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正规院校向学生提供学历教育,然后由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承包企业直接让毕业生参加外包业务训练。这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严重滞后。

由于在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刚刚起步,社会对该类业务的认知度不够,在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技能培训上还没有依据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同时,高校师资知识结构老化,且基本没有金融服务外包从业经历,导致无法培养出符合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承包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单位的衔接不够顺畅。

2.文化差异和语言能力制约了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

从金融业务承包方面来看,印度是金融外包的最大受益国。在全球金融业务离岸外包市场中,印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0%,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同印度相比,我国同样具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同时政府也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并为此启动了“千百十工程”,即在5年内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资金,建设10个服务外包基地,吸引100家跨国公司将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养1000家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在具备这些优势条件的情况下,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却远远落后于印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差异和语言能力的限制。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与运用能力不如印度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的竞争对手,使得中国的金融外包服务企业争取到欧美大型金融企业外包订单的机会降低。

3.金融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当前在校生为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纷纷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然而根据我到部分金融服务外包承包企业调研的情况,过半数的企业都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标,对学历与证书反而不很看重。同时,金融外包服务业务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工作时间要与外国发包方工作时间相适应,中外时差的问题不可避免,这使得金融外包服务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人员流动性较强,因此企业缺乏招聘学生后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从业人员的动力,害怕为他人做嫁衣,而是希望直接招聘实际操作能力强,能迅速接手工作的人才。

三、改进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我国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成本低廉劳动力的资源,要建立适合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及时调整课程结构,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力量。

改变我国金融学专业以货币银行学等宏观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结构,增设针对金融服务外包的选修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贴近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客观要求。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师资力量:一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及引入力度,由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来进行专业人才教育技能的培训和专门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实现校内外教师资源的有机整合,达到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的优势互补,构建“双师”特色明显的师资队伍。

2.利用双语教学促进中西文化交融,提高语言能力。

在金融日趋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全球金融的进展状况,学生也必须具备与国外同行进行无障碍沟通和竞争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利用双语教学来促进中西文化交融,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并直接用英语授课。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来说,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我们跟上世界金融迅猛发展的步伐,而且在于使我国金融服务外包教育与发达国家接轨,从而有利于我们培养出务实型的金融人才。

3.加强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我们要在高等院校建立金融服务外包实验室,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软件设计、科研孵化和技术服务;在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建立金融服务外包教学基地,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培训,同时开展教师培训、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构建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而且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迅速胜任自己毕业后的本职工作。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就能培养出满足新形势要求的合格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合理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体系,将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极大地促进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和中国金融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晓波,苏薇.渤海区域内金融外包服务业发展探索[J].经济师,2009,(4).

[2]曹廷贵.金融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困难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4,(1).

[3]吴建宁,董本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16).

(本文由山东交通学院教研教改项目“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提供资助,项目编号JG2007021)

上一篇:会展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前景浅析 下一篇:中学生甲流预防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