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3-30 10:00:27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摘要: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档案安全管理必然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依据,提出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及体系构成基本框架,确立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的目标和途径,为实现我国档案管理系统化、集成化和规范化发展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档案;安全保障;建设;研究

引言

档案信息安全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砭捅甘芄刈。但由于近年来受到自然灾害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档案信息安全再一次牵动了所有人的心,一旦发生安全隐患,将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国家以及人民的生活形成恶劣影响。所以,对于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相关档案部门应要不断完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了各级档案部门的档案安全保障能力。

1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依据

首先,加强档案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针对我国当前的国情而定的体系准则。能源资源、信息资源是当前各个国家关注和争夺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即使是国际上也都有真实的案例来反映出敌对势力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来获取档案信息,这也是当前新形势下首要应对的挑战。

其次,加强档案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应对自然灾害的客观需求。自然灾害基本上人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去预防,现阶段并没有任何一种自然灾害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像地震、火灾、水灾、海啸、泥石流,等等,这些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时是没有预知的,最重要的是这些自然灾害没有可抗拒性。因此对档案的实体危害也是最大的。地震和海啸对档案馆造成的后果是不可预知的,同时也给档案馆的灾害防治工作敲响警钟。

再次,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存在问题的需求,很多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理解都是非常的单一,其实档案安全主要分为载体安全保障和信息安全保障两种。一部分档案是呈现出显性状态,而一部分档案则是呈现出隐性状态,但是由于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理解的局限性,使得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档案管理措施都非常传统,没有任何创新之处,安全工作的重心也出现了偏移,更加注重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对档案管理的长期维护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地区甚至对这部门是忽视的,没有任何的精力投入,导致整个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最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一定要以档案安全保障理论为指导依据,在综合了管理、人员、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创建动态的、开放的安全保障体系,进而有效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而创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对档案文献的保存年限,实现档案的全方位控制,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安全保障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难题,提高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水平。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还有效促进了我国档案安全保障从机构层面向国家层面的转变,从之前的单一技术向集成化技术转变,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成功的纳入到我国的档案建设计划中。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意味着我国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逐渐向系统化、集成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会涉及档案遭受安全威胁等多方面的问题,属于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且目前的档案安全管理以及档案保存还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研究人员通过对档案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了安全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而找出安全风险的一些防范措施,进一步保证了档案管理的相关安全策略。档案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对档案安全保障各个环节的管理及组织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进而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技术措施有效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这一保障体系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将档案的管理全过程以及技术安全等措施设计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统一的安全保护平台,并且以管理活动为主线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分层防御,从而实现档案的层次性管理。现阶段我国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档案管理安全子系统、档案维护安全保障子系统和档案新资源开发利用安全保障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与档案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所覆盖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档案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安全基础设施

安全基础设施主要是指维护档案安全、保障档案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方便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基础性建设工作,这一阶段对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档案的保管环境管理、档案利用设备管理、档案维护监控设备管理,等等。

2.2安全组织管理

这里所说的安全组织管理主要是指对当前档案机构部门安排与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进行安全方面的强化。从整体组织上来不断完善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协调与经验交流,从管理层面上入手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从实际的人员操作入手,对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的予以纠正,而对那些有较大操作问题的则需要进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2.3安全全程控制

安全全程控制主要是指对档案从形成立案之后直至销毁的各个过程都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具体控制内容如下:

第一是前端控制。这一阶段需要工作人员在所有的安全保障活动之前进行设计和准备。

第二是日常档案维护。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档案库房中的一些档案进行实时的安全监控管理。

第三是对灾难档案进行备份处理。这一阶段所接触的重点是恢复那些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损坏的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响应问题。

第四是防止档案信息出现损坏和丢失。禁止人员擅自损坏删除档案,对恢复和抢救档案的过程要进行全程的记录。尽量避免出现二次档案伤害。

第五是对档案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在各项档案工作完成之后,还要对档案的质量进行事前记录和事后对比,并对不同阶段的档案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出质量较差的档案,对其信息进行备份,并及时修复这批档案。

第六是对档案的风险进行预测。要对档案工作的全过程都进行风险评估,及时预测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后果,做好准备工作,并创建风险评估模式与指标体系。

2.4安全法规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是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法规,是为了保障档案中各项安全保障活动都能够有法可寻。但是从我国当前的档案管理情况来看,很多档案馆都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开发等制度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由此可见,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有利于档案的系统化管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有极强的现实含义。

3结语

总之,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下确保国家核心档案资源安全性的需要,也是解决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信息服务健康发展的要求。从档案管理具体工作来看,建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任务非常艰巨、繁重,涉及到档案收集、保管、提供利用等各个环节,贯穿于档案工作全过程。档案部门必须采取全面、系统、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起一个多维度、强有效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必须是自国家层面始,逐级向下辐射覆盖的。一个科学、高效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至少应包括档案管理安全、档案维护安全保障和档案新资源开发利用安全保障等子系统。

上一篇: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面临的挑战及... 下一篇: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结构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