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早期治疗临床要点分析

时间:2022-03-30 09:47:59

帕金森病早期治疗临床要点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早期治疗临床要点。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两组,常规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采取非麦角类受体激动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0%,抑郁发生率为23.33%;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为68.33%、36.67%、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早期治疗;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103-02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中枢神经功能退行性变性疾病[1]。是运动障碍性疾病,也是以往称的锥体外系疾病。病灶部位是锥体外系黑质-纹状体,其临床特征性表现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平衡障碍。此外还有嗅觉减退或缺失、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便秘、脂颜、多汗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其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与下肢,呈“N”字形进展顺序。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单侧症状逐渐明显。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当今对帕金森病治疗的最重要任务主要是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合理的选择药物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了分析帕金森病早期治疗临床要点,此次试验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

2月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后确诊,均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62例,女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试验组,各60例。常规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2~63岁,平均(60.7±2.5)岁;试验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5~64岁,平均(61.3±2.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如口服左旋多巴片剂(规格:50 mg),起始剂量为100 mg,2次/d,之后每隔2~4 d递增250~750 mg,最大日剂量不超过8 g。并鼓励患者多做运动以防过早衰退,而饮食方面要求早餐及中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晚餐则以蛋白质食物为主。

1.2.2 试验组 试验组采取非麦角类受体激动剂治疗。使用方法具体如下:盐酸普拉克索片为新进合成的非麦角类DA受体激动剂,空腹口服普拉克索(规格:1.5 mg),注意不可以与牛奶及豆浆同服,否则影响药物的吸收。每日剂量维持量1.5~4.5 mg,分早中晚3次服,最大日剂量不超过6 mg。与常规组一样,鼓励患者多做运动,早餐及中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晚餐则以蛋白质食物为主。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本研究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项,具体判定标准如下,治愈:行动迟缓、震颤、肌强直、姿势放射受损等主要临床症状均完全改善;有效:行动迟缓、震颤、肌强直、姿势放射受损等主要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行动迟缓、震颤、肌强直、姿势放射受损等主要临床症状均未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发生包括胃肠道反应、嗜睡、抑郁、低血压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症状越明显,临床治疗效果越不好。抑郁发生率=抑郁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常规组要低,其中抑郁发生率的差异最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帕金森病在临床医学中主要是指锥体外系黑质-纹状体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不足,而胆碱能神经功能亢奋所导致的中枢神经功能退行性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平衡障碍,此外尚有知觉、识别及记忆功能障碍等症状[3]。导致帕金森病的因素有很多,如老年性血管硬化、一氧化碳中毒、病毒性脑炎、脑外伤及抗精神药物等。其发病机制与缺乏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多巴胺有密切关系,病灶部位是锥体外系黑质-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降低引起多巴胺神经功能减退,而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二者平衡受到破坏。因此,无法共同调节运动机能,并出现一系列帕金森病症状[4]。帕金森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单侧症状逐渐明显。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

左旋多巴为帕金森病治疗的常规药物,是多巴胺的前体[5]。其通过在脑内转化为多巴胺,补充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从而使多巴胺与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达到平衡,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根据相关临床资料显示,由于多巴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左旋多巴在脑内的吸收使用率不到10%,致使外周组织的多巴胺积累过多,这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有一系列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证明,左旋多巴在使用2~5年后出现药效减退、运动波动及异动症等现象[6]。虽然左旋多巴的临床疗效较好,但是其半衰期短,药效时间长,药物吸收率低,造成服用时间长,药用剂量大。相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容易发生胃肠道反应、嗜睡、抑郁及直立性低血压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不到改善作用,反而产生严重影响。

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一种化学结构与多巴胺不同但功能相似的药物[7]。它能像多巴胺一样直接激活多巴胺受体,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并起到类似多巴胺一样的作用。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既不依赖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内的多巴胺脱羧酶,也不需要发生氧化反应或产生氧自由基,因此其治疗效果不受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8]。盐酸普拉克索片是新一代的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商品名为森福罗。盐酸普拉克索片是2001年美国神经病学会治疗指南、2002年运动障碍学会循证医学以及各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首选药物。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用于帕金森病早期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因多巴药物治疗引起的运动症状波动,因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早期帕金森病。盐酸普拉克索片可以有效地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缩短左旋多巴的用药时间并减少其用药剂量,从而降低左旋多巴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盐酸普拉克索片对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本品的耐受良好,且不易产生脏器纤维化等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盐酸普拉克索片的半衰期为8~12 h,比左旋多巴的长,因次其药效时间长,血药浓度稳定,不对多巴胺产生冲击,有利于克服症状波动。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常规组总有效率为6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0%,抑郁发生率为23.33%;试验组分别为68.33%、36.67%、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早期治疗采用非麦角类受体激动剂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南海天,陈海波,李淑华,等.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临床用药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9):937-940.

[2]韦春英.帕金森病治疗进展[J].内科,2014,9(3):360-362.

[3]王平,王新,于谭方,等.早期帕金森病诊断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6):467-469.

[4]卢晓矗黄延焱.帕金森病的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9(9):1007-1008.

[5]樊东升.帕金森病治疗需关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7):549-550.

[6]孙晓芳,巧,吴兆恩,等.首乌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111-115.

[7]马建军,李学,杨红旗,等.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特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35-39.

[8]安子薇,李建民,吴庆文,等.帕金森病治疗研究新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7(7):2001-2004.

(收稿日期:2015-08-20)

上一篇:坎地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 下一篇:Gail乳腺癌评估模型在乳腺癌社区预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