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

时间:2022-03-30 09:46:05

科研管理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

摘 要: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这是培养和提升其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现阶段,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普遍表现出选题不恰当、科研参与热情度低以及科研经费缺乏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将科研管理与研究生培养统筹起来,构建研究生创新一体化平台,才能形成以科研项目为主导的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文章将粗略探讨科研管理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模式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科研管理 研究生培养 构建

一、概述

科研项目活动是一项创新性活动,目的在于充分把握和运用前人的先进理论及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构建新理论进而研发新技术的一项活动。研究生培养工作应以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为载体,逐步实现两者的一体化发展。国家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明确表示:应重视和突出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的人才培养,在项目编制与管理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并积极动员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科技实践中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本科生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根据现实研究工作展开培养,并实施导师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均是通过科研、研究生培养一体化机制,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

二、当前我国研究生科研管理现状

1.研究课题不够恰当

少数研究生在课题选择过程中,往往会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倾向于选择那些风险相对较低,能迅速看到成果的课题,而对于那些风险相对较大,耗时长且效果明显、具有较高创新性的课题却选择回避。假如所选课题难度不大,即使科研经验不够,部分研究生也可以独立操作,这对于科研团队提升合作精神十分不利,甚至还可能降低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另外,选题模式大多以某些常规研究要点为中心,因而很容易出现重复研究等问题。

2.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较低

现阶段,部分研究生不会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活动,而是只按照导师给出的方案去完成工作,缺乏自己独立的思维空间。长此以往,研究生便会形成一种依赖,其创新意识则逐渐被扼杀,不乐于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另外,国内研究生缺乏足够的科研项目参与机会,特别是某些大型的国际化科研项目。加之今年研究生人数的不断扩招,研究生导师负责的科研项目数量无法跟上,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现有制度下,高校资源通常都由学校行政领导负责,导师无法顺利申请科研项目,这无疑也降低了研究生科研项目的参与频率。[2]

3.科研经费相对缺乏

目前,研究生规模逐步在扩大,有些导师负责的课题数量相对较少,研究生们往往面临着科研经费缺乏等问题,甚至无法在个人研究方向开展探索性学习。尽管不少高校已开设了以研究生为中心的科研项目,不过其资助数量不多,且资金缺口大,这就不利于国内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此外,高校科研经费不足,阻碍了研究生导师顺利开展科研项目,其对科研团队的构建,以及研究生创新潜力的挖掘也十分不利。

三、推进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的基本策略

1.构建科研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体制

应逐步转变现有的政府拨款体制,将研究生培养经费纳入国家科研经费范畴,并根据科研经费的方式加以管理。对培养经费的定位,不但要培养一定数量的硕、博士,同时还必须对科研成果提出针对性的要求,且应将科技成果也同步纳入国家及地方科技发展的框架体系中。与此同时,应将研究生培养视为政府科技、计划与基金的关键目标。针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应将研究生培养作为核心内容,并用于项目结题的验收依据。政府及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科技部等应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该项任务。

2.进一步强化“研究型实验”建设

“研究型实验”,可为课余有意向开展实验研究的研究生创设“第二课堂”,其研究方向主要为科研项目实验。各研究项目组大体是由一名研究生导师和2-4名研究生组成,所提出的实验项目必须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新颖性、科学性等特点;实验不存在模板,学生应自行探索实验方案、方法,并设计线路,从中总结相应的实验规律。经调研与讨论后,研究生应编制相应的实验计划,其中涉及实验流程、步骤等多项内容。实验过程中,应允许本专业学生使用各种大型仪器实验室,使之能尽早介入科研,并了解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及操作方法。“研究型实验”的搭建,主要是为了提升研究生的文献获取、独立思考、处理问题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实现科研管理与研究生培养的一体化,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3.推进校企合作研究,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资金保障

对于企业向高校投资的科研经费,应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者通过相关计划进行经费匹配,确保高校能从企业获取足够的科研经费。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支持仍将成为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而企业这一渠道有待深入开发。当前不少以工科为主导的高校,其三分之二的科研经费均是源自企业,有些甚至更多。高校获取科研经费的研究项目,不少都是有研究生参与的,这实质上促进了科研管理与研究生培养的一体化。国内很多科研机构,尤其是中科院系统等均已实现了科研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发展。然而,从整体上看,高校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原因在于科研经费不足。基于此,鼓励企业将投资重点放在高校科研身上,能够有效推进科研管理与研究生培养的一体化发展。[3]

结论

总之,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的一体化发展,能够为广大研究生带来更多的科研机会,使之真正步入科研领域,从而全面提升其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深入推进学术研究,这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融合起来,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供应链,不仅能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程序及操作方法,同时还可有效提升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广岭.国家科技政策与一流大学建设-美国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02)

[2]吕旗.科研院所研究生素质培养中的养成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09)

[3]石鸿雁,苏晓明,菊.发挥优化方法课在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

作者简介:

刘河涛,1983年1月16日,宁夏中宁县人,汉族,宁夏医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工作。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技巧 下一篇:浅谈中职生厌学原因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