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材施教,充分释放学生潜能”的教学案例研究

时间:2022-03-30 04:33:13

基于“因材施教,充分释放学生潜能”的教学案例研究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苏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的内容,是在“细胞的分子组成”之后的内容。本章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列出的知识性学习目标:了解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叶绿体两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应用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也为后一章“细胞代谢”打下铺垫,且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始终占一定比例。

复习课应注重知识点间的衔接,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巩固,还要灵活运用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细心研读知识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诚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全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由于该章知识点繁多零碎、各知识点之间联系不大,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其他章节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识图、辨图、析图汇总,自主学习。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内容量,教师可将本章内容分成两课时。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如下。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原核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说出各细胞特点及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胞实物模型,尝试类比画出不同细胞亚显微结构;并角色扮演描述主要结构的组成和功能,培养动手作图、小组合作、语言交流和表达等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节,更好地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视频动画、准备不同细胞结构图片、多种细胞实物模型等。

学生准备:复习本章内容、准备铅笔、绘图纸、角色扮演模型(自愿)。

4 教学过程

4.1 视频导入,一箭双雕

教师以“一个红细胞的旅程”开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生物知识,了解人体内血液循环过程及红细胞在气体交换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联系高中学习过的内容,分析红细胞寿命短的原因,进而导入本课:只有细胞结构完整才能正常行使生命活动,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4.2 抓住本质,识图分类

本章知识内容多,教师可用图表示,群图精美直观足以吸引学生,有利于学生轻松快乐地自主探究。教师展示细菌细胞、蓝藻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其他章节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从生物进化顺序,细胞分为哪两类?上图哪些是原核细胞、哪些是真核细胞?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依据?详细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都具有细胞壁吗?成分相同吗?列举些生物,如变形虫、绿藻、蓝藻、大肠杆菌、病毒等,并提问属于真核生物的有哪些,属于原核生物的有哪些?

创造性思维具有开创性和发散性等特点,纵观中外科学家,他们往往兴趣广泛、善于发现,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用科学家的思维思考问题。

由真核、原核细胞到细胞学说过渡时,教师提出问题:人体细胞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

学生异口同声:真核细胞。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手部细胞,能否看到细胞具体结构?

学生齐声说:不能。

师:借助什么仪器呢?

学生:显微镜。

教师肯定:“你们和科学家想法一样,我们班级孕育着将来的科学家”,下面让我们看一段视频“回眸历史”,揭开科学家怎样发现植物细胞,提出细胞学说。

学生描述细胞学说内容,教师补充其意义:将动、植物细胞统一到细胞水平,细胞具有统一性。

4.3 实物类比,模型构建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细胞实物模型:纵切的火龙果、有果肉的果冻、纵切的熟鸡蛋等。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实物,描述它可以代表动物还是植物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统一性的体现。哪些学生说得合理实物归他,以鼓励学生。

活动后,学生兴致较高,这是提升学生难度的好时机。教师引导:我们看到的是细胞显微结构,已经学过细胞亚显微结构,小组协作想象并画出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教师给出代表性细胞,由学生任选,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植物叶肉细胞、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动物肝脏细胞、动物心肌细胞等,意在考查学生对结构决定功能的理解。此时,教师是协作者,并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提高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针对个别学生绘图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解释,鼓励学生及时展示作品。学生描述所画的结构的形态及代表的名称。

学生展示成果后,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形式完成知识总结。如有学生指出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有叶绿体和液泡,人体心肌细胞线粒体应多画几个等问题。教师评价学生遵循了画图的科学性、严谨性、美观性,并体现了细胞结构的多样性。

依据课标要求,本节课只要求对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描述其组成、结构、功能。教师可以借助模型。有的学生用超轻黏土做的细胞膜结构模型、用苹果做的细胞核结构模型;有的学生虽没有模型,但是夸张的语言搞得大家前仰后合的笑:如我是线粒体,我脸皮比较厚,所以我有双层膜。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的,让笔者感悟到“作为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机会、鼓励和肯定。学习知识不单单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体验自身的存在感和存在价值。

4.4 学会知识,学以致用

生物教材中创设的“问题探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编者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同时也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复习课要强化知识巩固并及时反馈。教师设置习题时,要兼顾基础知识和实际综合应用,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多问题对同一重点知识设问。如对线粒体和叶绿体设疑,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含有DNA的细胞器、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人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细胞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场所、光合作用合成ATP场所等。设置习题时,教师还要体现知识整体性。如设疑有关细胞核结构可以联系细胞分裂知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染色质什么时期相互变化?观察洋葱鳞片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能否看到核膜核仁周期消失重现?……

5 教学反思

备课时,教师对课程标准及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可以很好把握知识内容。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及时巩固和灵活运用,在每环节都设置实战演练。如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青霉素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青霉素为什么对病毒不起作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知识块间的衔接,如从真核、原核细胞到细胞学说过渡时;在学生展示成果时,要及时全面评价,如绘制描述细胞亚显微结构时。

本节课打破以往教师满堂讲授,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教师在课前深入了解学情,以学生实际为准设计活动;课上,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绘图、精彩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节课后及时反思,使课堂内容难易得当,使课堂设计得到丰富、调整和改造,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充分释放学生潜能”。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贾保联.“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习课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5(30),1:30-31.

[3] w瑞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建议[J].中学生物学.2015(13),4:12-13.

[4] 陈维.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书香与灵魂契合 闹市一抹幽静杭州钟书阁 下一篇:佐贺 给你一片纯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