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局思路

时间:2022-03-30 04:04:48

人事局思路

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

20*年是深入贯彻*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争先之年。20*年度人才人事工作要紧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致力于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指导思想

紧扣第一要务,开发第一资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坚持经济中心,推进率先发展”工作主题,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力推进“百千万”人才工程,积极探索县级政府人事部门转变职能、服务发展的新途径,使人才人事工作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首要保证。

二、工作目标

1、人才总量扩张与经济增长规模相匹配。加大人才引聚力度,全年净增各级各类人才7500人,全县人才总量达到7万人,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齐备的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2、人才素质提升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协调。健全人才培育体系,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45期,培训各级各类人才4500人次;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500人,其中中高级1200人。

3、人才结构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统一。优化专业人才结构,调整产业人才结构,均衡区域人才结构,加快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全年引育经营管理人才800名。

4、人才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推进中国轻纺(城)人才市场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建设,全年举办大中型人才交流会3次、专场及赴外招聘25次、人才集市15期。新增人事800人,新增派遣人员300人。

5、人事管理体制与公共服务需求相融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高素质人事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人民群众更加放心满意。

三、重点举措

(一)紧扣大局,强化创新,整体提升人才服务绩效。

坚持服从大局、服务发展,主动延伸服务渠道,超前拓展服务领域,着力创新服务载体,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线提供人才智力要素保证。

1、紧贴企业需求引育人才。一是针对企业创新发展瓶颈,聘请专家顾问型高层次人才,提供技术诊断、管理咨询、创新指导等智力支撑;跨区域举办创新型人才大型招聘专场,组织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赴外“团购”紧缺人才。二是强化校企合作,依托全国百所院校人才智力合作联盟,分类结对设立专业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组织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让、智力对接等多元合作,积极做好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三是深化重点服务,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优秀成长型企业提供人才需求预测、免费专场招才等系列服务;借助“网博会”资源平台,组织全县“百强民企”参加网上人才智力交流会。

2、围绕产业升级集聚人才。一是建设浙江省轻纺人才市场,提升专业人才市场服务绩效,积极参与国内外轻纺人才资源竞争;联合科研院所,研制“中国轻纺专业人才指数”,打造“全国轻纺人才集散地”。二是强化服务业人才支撑,依托全国跨区域人才合作联盟,广泛吸纳金融、商务、旅游、餐饮业经营管理和技能操作人才;联合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引进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500名。三是深化高层次人才科研创业基地建设,以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为载体,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绍创新创业;强化国外人才智力资源调查,引进国外智力项目20个;结合赴国(境)外招商引资等活动,积极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优秀留学人才。

3、立足统筹发展配置人才。一是延伸服务触角,在滨海、平水等开发区和新型城镇分步设立人才市场分市场,整体提升人才资源配置水平;探索构建公益性要素市场网络,联网贯通中国轻纺城科技市场和网上市场,初步实现三大要素市场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二是加大常规性招才活动频度,按产业、行业、专业及地域分类,针对性组织用人单位参加人才集市和外出招才;着眼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鼓励引导现代家庭工业、现代农业企业引进适用型人才智力,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人才基础。三是整体优化人才网络平台,改版升级中国轻纺产业人才网,增设网络培训、网上测评、人才论坛等版块;健全网上人才资源库,增强网络交互功能,实现各级各类人才资源网络化共享。

(二)造浓氛围,优化环境,全力助推人才创业创新。

着眼于充分激发各级各类人才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潜能,完善政策举措,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构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良性竞争、互促成才的和谐环境。

4、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一是探索建立指标考核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目标考核与业绩测评相结合、单位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党政人才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人才社会化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技能人才、乡土实用人才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二是全面推行职称评审公示制度,加大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力度,注重中青年技术骨干选拔;组织建筑企业工程师职务县内确认,开展民间文化人才职称评审,加大工程、经济高级职称评审和内部确认力度。三是健全选才机制,分层次梯队式选拔优秀人才;加大优秀人才表彰力度,评选“*县十佳回乡创业人才、*县百名优秀引进人才”,组织开展行业首席人才选拔活动。

5、健全人才培育机制。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启动“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探索党政人才培训学分制度,试行“自助式”短期轮训;举办人事干部研修班,组织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及跨系统调动人员参加岗前培训。二是拓宽人才培训渠道,设立公共管理硕士专业(MPA)培训点,跨区域增设高层次人才培训研修基地;依托人事经理(HR)协会,举行“名家名人系列讲坛”、“人才人事工作沙龙”等活动,多途径开展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三是健全人才培育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设立内训机构,推动中小企业与职业学校实施联合办学,充分整合现有社会化培训力量;支持用人单位与国(境)内外高校合作,在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

6、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一是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完善“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为贫困毕业生免费推荐、落实用人单位;建立企业用才跟踪机制,评选表彰优秀“人才创业基地”。二是深入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切实改善引进人才、优秀人才及自主创新型人才居住环境;扩大人事争议仲裁范围,切实维护用人单位与人才双方合法权益,免去人才后顾之忧。三是建设全县重点人才数据库,积极推行重点人才服务制度;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定期体检和学术休假制度,继续实施县、镇机关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

(三)立足规范,深化改革,切实提高人事管理水平。

致力于人事管理体制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强化规范管理,稳步推进改革,积极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才强县”建设相匹配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管理体制。

7、严格规范人事管理。一是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抓实“进人控编”制度,逐步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配套的约束机制。二是严格机关人事管理,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库,全面清理整顿“在编不在岗”人员,参与做好规范借用及临聘人员管理工作;强化事业单位法人管理,探索网上登记制度,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加强工资分类管理,健全工资档案数据化管理;规范退休干部管理机制,健全退休干部服务体系。三是严格人事考录管理,坚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跨系统及逆向调动人员“凡进必考”、“逢调必考”;强化人事考录透明度,调整充实“人事面试考官库”,探索试行公务员招考“面试旁听制”。

8、着力深化体制改革。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巩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确保乡镇机构编制5年内不突破。二是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根据社会功能和现实职能,实施分类调整,逐步撤销、整合、转制一批事业单位;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年薪制和公务用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保留的事业单位重新确认确定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工作职责等。三是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和雇员制,逐步实行事业单位人才派遣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按岗定酬,按职定酬,按绩定酬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

9、有序推进“瘦身强体”。一是合理调整县级机构设置,适度整合职能相近部门,切实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建立健全控编监督和奖惩制度,确保全县机构数量、人员编制只减不增。二是结合强镇扩权,优化完善新型镇(街道)内设机构设置,实行机构延伸,在7个新型镇(街道)分别设置建设分局和建管(房管)分局;协助做好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强化镇(街道)干部队伍力量。三是充实县镇机关党政人才队伍,积极探索政府雇员制,继续公开招考和选调外语、城市规划、工程预决算等优秀专门人才;积极盘活党政人才资源,试行新任公务员基层锻炼制度,选派优秀“大学生村官”赴镇(街道)机关挂职锻炼。

(四)着眼发展,锻造队伍,全面彰显人事部门形象。

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公共服务质量为追求,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体现部门价值,在追求人民满意中凸显部门作为。

10、优化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强化现代人事管理等理论知识学习,围绕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人事工作领域拓展等重点热点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分析,进一步增强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二是加大干部培养力度,深化中青年干部互助学习制度,试行内部轮岗锻炼制度,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挖掘提炼机关文化内涵,切实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绩效意识。三是规范服务标准,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考核评估,深入开展党风、政风、作风建设,积极构建运转协调、务实高效、透明阳光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

11、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强化政务公开,设立网上“人才人事政策咨询”专栏,全面推行网上公告和网上审批公示制度;依托报刊和网络平台,月月“人才指数”,周周“才市风向”。二是完善业务流程,深化“一门式”办事责任制,实现“一网协同、一点多能,一口受理、全局协办”;编印发送最新人才人事政策汇编,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构建监督体系,继续面向社会各界聘请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不定期组织开展明查暗访;设立人事效能举报中心,实行网上监督、新闻监督、社会监督三结合。

12、强化人事宣传力度。一是建立健全人事宣传网络,建立人才人事宣传联络员制度,积极组织开展人事采风、专题研讨、工作笔会等活动,切实增强人事宣传合力。二是积极搭建人事宣传平台,借助广播电视、报刊传媒平台,开展“人才工作大家谈”活动,邀请各级领导、机关干部、企业老总及人才代表围绕人才机制、重才氛围、创业环境等热点、难点问题各抒己见。三是加强人才公益广告宣传,编制人才工作成果及优秀人才典型宣传专辑;改版升级《*人才人事》,切实增强指导性、服务性、互动性,全面展示人才人事工作新政策、新措施、新成绩。

上一篇:人事局人才总结 下一篇:县审计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