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活动中如何践行陶行知思想

时间:2022-03-30 03:36:54

小班游戏活动中如何践行陶行知思想

陶行知说过: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小班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学习和游戏的内容是模仿真实的生活实践,与他个人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那么,如何把游戏融入小班幼儿生活中,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并且更好地运用到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

一、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游戏环境

对于小班来说活动室环境应该像一个“家”,因为家庭般的舒适、温暖、愉悦的环境,对于心理和生理尚处在幼稚水平的低幼儿童来说,有助于他们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助于他们在团体中学会与他人交往,有助于他们建构式学习的顺利进行。因而要力求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室环境,使活动室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产生互动,丰富和深化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1.提供丰富的、真实的材料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在“操作区”投放了大量的纸箱、纸杯、餐巾纸芯、酷儿瓶、饮料罐、毛线等,让孩子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想出材料的新玩法。如有的孩子用毛线给瓶宝宝穿衣服,有的把饮料罐叠在一起比比谁垒得高,有的用纸杯当电话筒……各种材料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充分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孩子因此而喜欢上了各类游戏。

2.提供宽松的、自然的游戏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快速适应幼儿园环境,我们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具有安全感的、有“家”的特质的“娃娃家”,提供了小柜子、小镜子、小软床、小沙发、煤气灶、橱柜、饮水机等各种熟悉的小型家具,为孩子营造了舒适、随意的氛围,橱柜里放着许多娃娃的小衣服、奶瓶,在泡沫垫上投放了许多小靠垫,使孩子可以给娃娃自由穿戴漂亮的围巾、手套、帽子,也可以自由地聊天。由于这些用品大部分都来自于孩子生活中的真实物,让孩子感到无比亲切,大大满足了孩子对“亲近的物品”、“依赖亲人”的依恋心理,逐渐克服了焦虑,逐渐适应了环境,爱上了幼儿园。

二、选择生活化的游戏内容

1.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渗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都偏差。为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教会了幼儿一些生活小技巧。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方法,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而且帮助学生解决了自理技能的学习难点。孩子们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提高了动手能力。

2.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渗透

(1)音乐游戏的生活化。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因此,我们要把幼儿生活与艺术生活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让音乐走进幼儿生活,让幼儿生活充满音乐。

在孩子们不经意的模仿中,在孩子们看似平常的一日活动中,常常隐藏着孩子们的兴趣点。这些来自于孩子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兴趣点是幼儿园进行音乐活动很好的音乐素材。如:小班幼儿很喜欢玩办家家,大多数幼儿以操作餐具为主,但有一次,我们无意中发现有一男一女两位小朋友在“娃娃家”里玩起了新郎新娘拜天地的游戏,嘴里还不时地说着:“我们结婚了”,声音吸引了旁边的小朋友,大家都围过来大喊大叫:“结婚了,嘭啪!”餐点时间到了,孩子们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中,看来“结婚”游戏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

(2)体育游戏的生活化。幼儿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运动为主体,以游戏为方法,以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能力为目标的活动,它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幼儿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于是我们利用幼儿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创编体育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如:“大灰狼和小白兔”中,一开始孩子们都是按照教师预定的内容进行活动:当大灰狼来抓小白兔时,小白兔赶快躲到家中。一次又一次重复活动,幼儿有些腻了,于是我及时引导幼儿:“如果在生活中,大灰狼真的来抓小白兔,你会怎么样?”孩子们说:“用石头打,用木棍打,用手枪……”再一次活动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成功地消灭了大灰狼。

(3)数学游戏的生活化。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幼儿很多时间都生活在游戏的环境中,因此我们要努力挖掘游戏中的数学教育内容,把对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融入游戏之中,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例如: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时,我们运用“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请“大灰狼”数一数抓到了几只“小白兔”;在学习按颜色分类时,我们运用“小兔乖乖”游戏,提供了各种色彩的“蘑菇”,让“兔宝宝”把“蘑菇”分放在对应颜色的篮子里;在比较大小时,我们用“吹泡泡”的游戏引导幼儿哪个泡泡是大的,哪个泡泡是小的;在感受一一对应时,我们运用“找家”的游戏,引导幼儿当大灰狼来抓时,赶快找到自己的家,要求每个孩子蹲一个呼啦圈。以上带有生活化的游戏使幼儿轻松自然地融入数学知识的海洋中。

3.区域活动中的渗透

(1)生活区的设立。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因此,我们把“娃娃家”作为重点观察。在活动时发现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爸爸妈妈给娃娃烧饭和喂饭,烧菜的过程中需要一些调料。没有真实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材料代替,如:用红黄绿彩色纸代替辣椒、胡萝卜和葱末;用一些空瓶子代替油、酱油和米醋;把包水果的塑料泡沫撕碎当盐和味精。当给娃娃洗澡没有香皂时他们用积木代替香皂给娃娃“洗澡”,洗完澡后还给娃娃全身抹上了“香香”。到了天冷还给娃娃戴上漂亮的围巾、手套、帽子等,玩得不亦乐乎。

(2)角色区的设立。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例如在观察“医院”的活动中发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佳佳带着布娃娃来看病,当医生的柯柯小大夫拿出体温表给娃娃量体温,过了一会像摸象样地看了看手表,然后拔出体温表煞有其事地说:“不好,你的孩子发烧了,要打吊针了”边说边忙碌地配起药来。在打针的时候,柯柯还会轻轻地安慰娃娃:“宝宝乖,不哭,叔叔给你打轻轻的。”角色游戏让孩子体验了生活中的乐趣,同时为孩子的未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设置生活化的游戏规则

游戏是幼儿喜欢和热衷的活动,尤其是大型玩具,可在游戏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令老师头痛的事,如游戏前向幼儿提出的活动规则,在活动刚开始,幼儿还能较好地遵守,可随着对游戏的投入,这些活动规则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此时,活动中就有可能存在一些隐患。如:有一次在玩“大转椅”时,先玩的小朋友飞快地转着,可仍有一些幼儿在往上爬,这样有的幼儿就被夹在转椅之间,上下两难。看到这一现象,我们急中生智,把生活中“开汽车”和游戏结合起来,之后发现小朋友玩得更欢、更投入了,还不时听到小朋友说:“有人要上‘车’了,快停‘车’。”“我要下‘车’了,你们停一停吧。”自始至终,小朋友都能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事后,我们对这一认识充分运用,如在滑滑梯中运用“乘车”的生活经验提醒幼儿有秩序地上下;在训练幼儿快跑和慢跑时,运用生活中“风和树叶”的关系等。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又体现了“游戏生活化”的真正含义。

四、积累生活化游戏经验

为了使孩子更好地游戏,同时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我们首先将各种用具分门别类地贴上图标放在不同的地方,告诉孩子你们都有自己的家,玩具宝宝也有自己的家。当幼儿玩好玩具后,在收拾玩具时,我们采取“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小朋友,送玩具回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积木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就会很快地将玩具送回来。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该送什么地方,培养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书本是死书本。”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应更深刻地进行生活化的游戏教育,追求游戏与生活的自然结合,这种结合能使幼儿在生活中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游戏,因此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充实地生活,觉得更亲切、更有趣。

上一篇:新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数据库程序设计(Vi... 下一篇: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