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03-29 09:46:56

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的工具性被推上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人文性被遗忘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课程改革的实施,属于语文深层的心理、情感教育被逐步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素质则少有人提及。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教师的自身修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仪表、语言、心灵都要符合美的要求,成为学生的表率。语文教师在美育中起着主导作用,除了注意挖掘美育因素的能力之外,教师更应该从美育潜移默化的规律出发,重视自己在课堂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热情坦诚的待人作风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做人。教师待人接物的气度也常常为学生所注目。“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该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范围内的行为。喜怒哀乐都应有所调节和自控;爱好厌恶也要估计对学生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充沛的精力、飞扬的神采、亲切的态度,无疑就是一种美的召唤,让学生如沐浴春风,精神振作。相反,教师若是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慢条斯文,学生的反应也将是死气沉沉、烦躁厌倦。

二、幽雅自如的教学流程

美育的特征有别于其他学科,学生多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无意中感受,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许多微妙的内容,并不是教师的讲解可以替代的。关键在于学生调动起自己的情感、想象等因素“进入角色”去感受,这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设计、语言、板书、神态等方面力求得当,能给学生以适度有效的刺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去接受知识,积极思维,充分感受教材中美的信息。

一节课上教学内容的完成要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顺其道而行之,就会使教者教得轻松,学者学的愉快,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增强他们进步向上的自信心。语文课有着丰富的美育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更高的要求去进行审美教育。导入新课力求新颖有趣,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积极性;新知识的讲解能因势利导,巧借原有的知识来降低难度,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课后总结能统管全局,起到提纲挚领、加强印象、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

三、深厚全面的教学素养

一个能成功实施审美教育的语文老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的素养和教育理论的素养外,还应当具备语言、板书等课堂教学所必需的素养。

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合乎规范,更要讲究艺术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想象,化枯燥为生动,变模糊为清晰,牵引学生的思维翱翔于知识王国自由的天空里。

小学语文的板书设计,应力求具有启发性,发挥形象直观的作用,在帮助学生的同时能给予学生艺术的享受。美感经验非与生俱来,应从无到有的积累,并适时地加以引导和调节。

小学语文课堂给了我们一个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机会,只有加以发展,才能使美的教育延续,在课堂上,审美的关键就是让学生面对问题大胆而有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尽情飞扬。

美育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学习,重视发挥小学语文课堂美育的主阵地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培养学生语言美、心灵美的“术家”,就一定会在审美教育的沃土上有所收获。

上一篇:论班主任如何处理违纪学生 下一篇:重视生物教学中实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