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力”课堂与高效课堂

时间:2022-03-29 12:01:21

浅谈“动·力”课堂与高效课堂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构建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构建高中生物的高效课堂呢?我校今年十一月底开展了“动・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动・力”课堂的特点是“三动、三力”。“三动”是指:学生学习要主动,教师教学要生动,师生双边要互动。“三力”是指: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潜力,增添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力,师生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共同发力。我有幸为来我校参加研讨活动的老师上了一节研讨课,获得一致好评。下面结合这一节课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课堂高效的前奏

1.备教材

“不打无准备之仗”,我这一节课的课题是“DNA重组技术的基本操作工具”,在认真研究教材、江苏高考考纲、查阅相关资料、与同组老师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并精心准备了导学案、课件和课堂适时练习。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载体,所以课前教师首先要认真细致的研究教材,对教材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对这部分知识在高考题中如何呈现要了然于胸,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高考热点。当然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要充分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设计重难点突破的途径。还有,教师还要准备一定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学生遗留的问题。

2.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服务的对象,这节课即使你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如果不符合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或难或易,或左或右,就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基因工程是近几年江苏高考的热点,近四年非选择题均考到相关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容易空对空,学生初次接触难以理解接受,对此我课件的设计多次使用动画,并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课堂知识学习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改变过去呆板僵化、单调老套的说教形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增强了生物课的吸引力、诱惑力,使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更到位。

二、活跃的课堂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1.课堂要“动”起来

学生学习要主动,教师教学要生动,师生双边要互动。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了剪刀、胶带和两段都隐藏着EcoRI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四人一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动手模拟DNA重组过程,我观察到学生兴致很高,有些小组还发生了争论,操作结束后我挑选了两组正确,一组错误的进行展示。展示后错误一目了然,让学生根据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讨论,总结,比如:限制酶的切割的位点,切割的化学键,DNA连接酶的连接位点,连接的化学键等,这样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操作正确的小组学生很有成就感,操作错误的小组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有大幅度提高。

2.课堂要形式多样

这一课,我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有合作法、讨论法、模拟操作法、课件展示法、巩固训练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例如:我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一节的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细胞呼吸的形式有哪些?他们有哪些产物?不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等,让学生根据问题预习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侧重地讲解。

又如:我在《DNA结构模型》这一节内容的讲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分组动手制作DNA的结构模型,从而让学习了解模型的骨架,配对的方式。通过学生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加强了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促进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也有效地促进了情感目标的达成,更能有效地发挥生物课堂教学的适用性和实效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

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或是抄袭作业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同时,尽量给他们锻练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三、当堂训练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古人云,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练习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习题的设计,要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数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应该在作业中设计“必修”或是“选修”题目,这样就比较有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我将这堂课的练习分成了当堂反馈、课后巩固和能力提升三个层次。

总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成功的“动・力”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上一篇:浅谈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看法 下一篇:新课标下如何实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