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3-29 10:20:00

浅谈如何在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模式中,受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限制,集体活动还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因为学前儿童年龄较小,控制能力较弱,这些因素决定着幼儿园集体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小班集体活动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中班为20~25分钟,大班为30~35分钟为宜。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有限的时间常常被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教师嗦的语言繁杂而又凌乱的环节等各种因素浪费过去,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原则:所选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现实的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顾此失彼。下面以一个实际教学案例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大班的教学活动《吹泡泡》,整个活动的过程是通过让全体幼儿亲自实践操作,在老师为他们准备的许多用具(如勺子、铲子等)中,找出哪些能吹出泡泡,哪些不能,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极高,气氛活跃,个个玩得热火朝天,10分钟之后,孩子们都得到了答案。但这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

分析结果:1.本活动所选的内容不适合大班幼儿现有的思维水平 ,没有挑战性。大班幼儿的思维虽然仍是具体形象思维特点,但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本活动只注重了幼儿玩什么,没体现出幼儿学到了什么或思考了什么。2.《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但本活动只是生活经验的复制,没有挖掘出拓展幼儿经验和开拓幼儿视野的教学内容,教学价值极低。总之,这个活动内容的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活动内容太简单,对幼儿缺乏挑战性,活动看似很热闹,幼儿能积极参与,但并无发展价值。单纯考虑幼儿感兴趣,但没有教学价值。

二、注重集体活动过程中各环节的价值体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实施活动目标的过程,是完成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精心选材,使其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并且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彰显有效的价值。但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因为环节内容的选择欠斟酌,安排无层次,出现了教师囫囵吞枣,孩子茫然而草草收场的现象,直接影响有限时间里的活动效果。

(一)围绕活动主题,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取有价值的有关的内容

根据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提取的内容,也最接近幼儿的主体身份,最能调动幼儿全部的感受力,并能使幼儿用过去已获得的认知经验来探讨问题。但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常常是忽略了孩子,导致活动效果极低,甚至是无效果而言。如一个艺术活动,戏曲欣赏《说唱脸谱》,教学过程是:1.谈话,引出活动内容;2.放音乐,引导幼儿欣赏京剧片段;3.出示各种脸谱,红脸、黄脸、白脸、黑脸,介绍各种脸谱的代表人物及故事,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黄脸的典韦、黑脸的张飞;4.老师在自己脸上示范画出脸谱。5.请幼儿在自己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脸谱;本活动在第四环节,幼儿看到老师在自己脸上画脸谱,齐声说:“不要”“不要”,最后环节请幼儿在自己脸上画脸谱,孩子们都不愿意画,此活动以失败而告终。分析:京剧艺术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但在生活中幼儿接触比较少,有关京剧的脸谱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导致在第三环节就出现了孩子茫然不知所措的被动局面,造成了孩子们更不愿意在自己脸上画出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

(二)注重体现每个环节安排的层次性和互动性

教学环节切忌太多,一般4~5个环节为宜,安排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注意动静交替,提供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让集体教学变成有生命的活动,这样就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确,精炼,精美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建议》一书中就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如果把一个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比作一颗颗珍珠,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那根线,不能乱,还要讲究精致,这样做成的项链才精美,有价值。如语言活动,看图讲述《绿色的小山坡》,开始部分是这样的:先出示两幅挂图,一副是光秃秃的小山坡,一副是长满大树的小山坡。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并讲解:“一个光秃秃的小山坡,其实原来上面有树,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变得光秃秃的了,再后来又长出了小树,小树越长越大,越长越高,现在变成了大树,那么这些树是哪里来的,是谁栽的呢?”上述这段话显然嗦,繁杂,绕弯,只要用这样一句话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一个光秃秃的小山坡,后来长满了绿葱葱的大树,这些树是谁栽的呢?请看下面几幅图”,这句话显然很精确、精炼、精美。总之,教师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过渡语,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推敲、斟酌,做到精确,精炼,精美,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幼儿快速地理解教师的语言,准确地捕捉到活动信息,这样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在日常集体教学中,要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出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择有教学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并用精炼、精美的语言去引导幼儿,这是在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里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要把握的几个要素。

上一篇:科学活动内容应从幼儿生活中选择 下一篇:刍议“连环跟进式”园本教研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