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治疗体会

时间:2022-03-29 07:43:00

难治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观察因病施治,个体化用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方法治疗1周后,心功能改善不显著。经仔细分析各患者的具体情况,重新调整治疗方案后,治疗1周左右。结果 心功能改善Ⅱ级或Ⅱ级以上30例,显效率为75%;改善Ⅰ级8例,有效率为20%;治疗总有效率为95%;无效2例,占5%。结论 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只有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认真的分析,因病施治,个体化用药,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因病施治; 个体化用药

难治性心力衰竭又称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常规治疗,心衰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非心脏情况已至终末期不可逆转者。难治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治疗困难。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0~80岁,平均72.3岁,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其中心功能Ⅳ级28例、Ⅲ级12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3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高血压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伴有肺部感染11例,泌尿系感染4例,糖尿病9例,肾脏病变1例。21例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

1.2 临床特点 (1)左心衰和右心衰同时存在;(2)诱因大多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劳累或情绪激动、长期应用地高辛和利尿剂,未补充钾、镁离子等;(3)呼吸困难与高度浮肿经常规治疗不缓解;(4)心动过速不易得到持续控制。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经休息、限盐、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常规方法治疗1周后,症状持续存在,心功能改善不显著。经仔细分析各患者的具体情况,重新调整治疗方案后,经1周左右的治疗,心功能得到改善。

1.4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症状、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Ⅱ或Ⅱ级以上;(2)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Ⅰ级;(3)无效:用药2周后,心功能、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40例患者经调整治疗方案后,心功能改善Ⅱ级或Ⅱ级以上30例,显效率为75%;改善Ⅰ级8例,有效率为20%;治疗总有效率为95%;无效2例,占5%。

3 讨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常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因此,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去除病因、诱因,纠正电解质紊乱,处理合并症,阻断神经内分泌激活等,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及使用方法,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3.1 重视精神因素 因为不良的情绪可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引起心动过速、冠脉痉挛、增加心脏负荷,所以要注意调节患者精神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重视诱发因素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大多诱因是感染,11例经胸片检查伴有肺部感染,其中9例患有糖尿病,4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持续高热,经血培养检查为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经有效抗生素及控制血糖治疗,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减轻。

3.3 防止电解质紊乱 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中常出现电解质紊乱,由于胃肠道淤血、恶心、呕吐、出汗,加上利尿剂的应用,都促使血钾、血镁的含量减低,经血生化检查给予补充钾、镁离子,常规静滴10%氯化钾7.5 ml+25%硫酸镁7.5 ml+普通胰岛素6 U于10%葡萄糖250 ml中,每日1次,7~10 d一个疗程,仅1例发生低血钾,1例肾脏病患者,血清钾高,未补钾,这样防止了电解质紊乱。在重视低血钾的同时不要忽视低钠血症,对有呕吐、汗多的患者不过分限制盐的摄入量,避免了低钠血症出现。

3.4 利尿剂的使用 在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中,利尿剂是唯一可以控制液体潴留的药物。尽管地高辛和ACEI可以增加尿钠排出,心力衰竭患者很少有能够不使用利尿剂而保持水钠平衡的。40例患者均应用利尿剂。(1)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尿量增加,病情控制后以最小剂量维持,在利尿治疗同时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量。(2)对利尿剂抵抗者。①静脉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持续静滴(1~5 mg/h);② 2种或2种以上利尿剂联合应用;③应用增加肾血流的药物:如短期应用小剂量的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2~5 μg/kg・min),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1]。

3.5 洋地黄及其他正性肌力药物 洋地黄属于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减慢,心博量增加,降低心室舒张末压,进而缓解全身淤血状态,使心衰症状好转。当然还要看心肌的储备能力,也就是心肌的代谢能量,如果心肌已趋耗竭状态,洋地黄不但不能增强其收缩力,反而还会加重其症状,所以应用该药物还要注意其具体的适应证。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时,洋地黄必须达到治疗量才能发挥有效作用,但是洋地黄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尤其患者有酸中毒、低钾、低镁等,易诱发洋地黄中毒,应用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监测洋地黄血药浓度、心电图变化。对于有洋地黄无效或有洋地黄禁忌证时,可使用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短期应用3~5 d,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3.6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血管扩张剂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常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这些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应用,根据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心衰症状改善情况,尽量使用最大有效剂量。

3.7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有直接改善血液动力学的血管扩张作用,抑制血管组织中AngⅡ作用,干预心室重塑的过程,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加到最大耐受剂量,如果口服ACEI类药物出现干咳不能耐受,可选用ARB类药物改善病情[2]。

3.8 β受体阻滞剂。长期使用该药可以减少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提高患者的一般情况,降低死亡的危险以及死亡率。在治疗中应注意:(1)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心率和负性肌力作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2)必须在强心、利尿和扩血管应用的基础上,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从小剂量开始应用,以后缓慢加量。

3.9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螺内酯等抗醛固酮制剂作为保钾利尿药,能阻断醛固酮效应,对于心血管的重构,改善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有较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只有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认真的分析,因病施治,个体化用药,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廖履坦,杨秉辉,等.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41.

[2]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5.

(收稿日期:2011-03-21)

上一篇:四种不同方法修复楔形缺损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50例小儿后颅窝硬膜外血肿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