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检测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07 11:06:36

经颅多普勒检测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中青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TCD的特点。方法 对7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中,异常54例,异常率为72.0%,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硬死和腔隙性脑梗死(P<0.05)。结论 TCD检测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脑硬死; 经颅多普勒超声; 动脉狭窄; 中青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CI)低龄化显著,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CIMY)约占全部CI患者的14%[1]。经颅多普勒(TCD)作为一项无创伤性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脑血管狭窄的筛查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5例CIMY患者的TC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CIMY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49例(占65.3%),女26例(占34.7%),年龄29~60岁,平均(51.03±5.68)岁。其中有高血压史47例(占62.7%),糖尿病15例(占20.0%),冠心病1例(占1.3%),CI诊断符合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分类标准[2]。根据头颅CT或MRI提示的梗死灶面积分类,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3 cm2)22例,小面积脑梗死组(≤3 cm2)25例,腔隙性脑梗死组(梗死直径<1.5 cm)28例。

1.2 检测方法 采用DWL-L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 MHz,分别经颞窗、枕窗探测颈内动脉(ICA)终末段、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获得其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脉动指数等参数。

1.3 TCD诊断标准 血管异常标准:(1)流速加快,1支或1支以上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正常值上限2个标准差,可伴血管杂音和涡流,频谱异常;(2)流速减慢,1支或1支以上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值下限2个标准差。血管闭塞标准为声窗良好,除怀疑闭塞的动脉血流信号未检出外,其余动脉均显示良好,可发现侧支循环形成[3]。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结果以频数表示,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取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TCD结果 75例患者中,异常54例,异常率为72.0%。TCD异常表现为频谱形态呈高阻波型或动脉硬化形态改变,频窗消失,层流紊乱,可见涡流及涡流信号,并可闻及粗糙或乐音性杂音,频谱指数升高。其中血流增快33例,血流减慢21例,血流速度两侧不对称19例,血管闭塞8例,颈内动脉系统异常37例,椎基底动脉异常17例。见表1。

2.2 血管异常率的比较 大面积脑梗死组血管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硬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面积脑梗死组血管异常率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CIMY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约占笔者所在医院同期CI住院患者的15.2%,CIMY病因复杂,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是CIMY常见病因[4]。目前,CIMY诊断的金标准是DSA,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危险性,而不能被广泛接受。TCD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检测颅内大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伤性检查手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脑血管病的检查。通过检测颅底动脉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音频特点等能较准确的反映脑动脉的狭窄、痉挛、缺血等病理状态[5],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筛查诊断以及对脑血管病变的定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动脉在轻度狭窄时,狭窄段的血流速度仍可正常,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超过50%),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可加快,此时,TCD可探测出血管异常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并可伴涡流及粗糙杂音,甚至可见到侧支循环形成(严重狭窄,狭窄超过95%,血流速度也可见降低)[6]。本组资料显示,CIMY患者TCD的血管异常率为72.0%与以往多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梗死部位多以颞叶、顶叶、岛叶或除丘脑外基底节部位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死为主,即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末段发现病变(狭窄或闭塞)的可能性最大。而枕叶、脑干或小脑非腔隙性梗死,即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少见。大面积脑梗死多发生于相对近端的大动脉分支,因而提示其脑内动脉硬化病变程度较重且普遍。本研究中大面积腔隙性脑梗死组TCD检测的血管异常率与小面积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病变严重,侧支循环代偿差,患者的病情往往较重且预后不良。

本研究发现,CIMY患者TCD异常表现为频谱形态呈高阻波型或动脉硬化形态改变,与青年脑卒中最普遍的原因是早期动脉硬化及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相关,与国内青年脑卒中研究的危险因素相符[8],且CIMY患者TCD检测发现单侧颈内动脉病变多数侧支循环为单独前交通动脉开放,说明中青年患者血管舒缩功能较好,侧支代偿功能完善,而老年人侧支代偿功能相对较差。

腔隙性脑梗死多数由于小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TCD不能探及细小动脉分支的血流参数。有的患者影像学检查表现为MCA的深穿支、皮层支动脉供血区梗死,而TCD检测中,MCA主干并无阻性发现,仅表现为频谱指数如PI、RI值升高。TCD无阳性发现则为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提供了颅内血管正常的依据。本研究中CIMY患者TCD检查虽然异常率达到72.0%,但仍有21例检查未见异常,可见TCD不能作为脑梗死的确诊指标,而更适宜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预报及辅助诊断。

参 考 文 献

[1] 杨期东,周艳宏.中国三城市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中华医学杂志,2002,B2(13):875-878.

[2] 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顾慎为.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74-75.

[4] 武艳琴,牛小媛.中青年脑梗死病因的多因素分析.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13(5):316.

[5] 焦明德.实用经颅多普勒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08-116.

[6] 焦明德,田家伟,任卫东.临床多普勒超声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88-89.

[7] 李慧芝,蒋初明.TCD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148例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4):24.

[8]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2359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2):106-108.

(收稿日期:2011-04-07)

上一篇:三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杆菌检测方法在菌阴... 下一篇: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