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几组极易混淆中药饮片的区别应用

时间:2022-03-29 04:41:29

临床几组极易混淆中药饮片的区别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31-01

临床应用中,常常发现有将白附片误开成白附子,山茱萸误开成吴茱萸,或是油麻和火麻、云故纸与破故纸、刺蒺藜与沙苑蒺藜、桑螵蛸与海螵蛸等不分的情况。而实际上这几组药物名称虽然相近,但来源、功效及临床应用均不相同,应区别应用,现介绍如下:

1白附片与白附子

白附片仅为附子的一种商品规格,附子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侧根(子根)的加工品[1]。附子的商品规格比较多,根据其加工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3]:

1.1白附片:附子的纵切片,除去外皮;

1.2黑附片(黑顺片):附子的纵切片,不去外皮;

1.3盐附子:泥附子用盐胆水浸泡所得,不切片;

1.4黄附片:附子的横切片,去外皮;

1.5卦片:附子刷去外皮,纵切成两瓣(因其形似卦,故名卦片)。

附子(附片)辛、甘,大热,有毒,入心、肾、脾经。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一切沉寒痼冷疾病。

附子(附片)反瓜蒌、白蔹、半夏、白及、贝母(川贝、浙贝),畏犀角。入汤剂3-15g,宜久煎或先煎一小时以上。附子宜熟用,生品毒性极强,作用剧烈,内服易中毒,故一般只作外用[2]。

白附子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1]。习称“禹白附”。

白附子辛、温、有毒,入胃、肝经。具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痒之功效。用于中风失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痛、关节疼痛、心痛、血痹、偏正头痛、破伤风及喉痹肿痛、蛇虫咬伤、湿疹、疥癣风疮等症[2]。制禹白附入汤剂3-6g。

2山茱萸与吴茱萸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1]。又称枣皮、萸肉、山萸肉等。

山茱萸酸、涩,微温,入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用于眩晕耳呜、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本品既补又涩,但补逊于涩,主要用于肝肾不足而有滑脱证候者[2]。入汤剂6-12g。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又称吴萸。

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入肝、脾、胃、肾经。具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本品对寒凝湿滞所致的脘腹疼痛、寒凝肝经的疝痛、痛经及寒湿脚气疼痛尤为有效。本品性燥烈、易耗气动火,不宜多服久服[2]。入汤剂2-5g。

3油麻与火麻

油麻来源于胡麻科植物Sesamum indi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1]。又称黑芝麻、黑脂麻、巨胜子等。

油麻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之功效。临床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火麻来源于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种子[1]。又称麻子仁、麻仁、火麻子、线麻子、大麻仁等。

火麻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润肠通便、润燥、杀虫之功效。用于气虚及津亏肠燥便秘及水肿、脚气、热淋、皮肤风痹、月经不调、疮癣、丹毒等。入汤剂10-15克。本品食入过量可引起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瞳孔散大等。

4破故纸与云故纸

破故纸来源于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干燥成熟果实[3]。又称川故脂、怀故脂、补骨脂、黑故子、破故子等。

破故纸味辛、苦,性温,入肾、脾经,具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之功效,外用消风祛斑。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以及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泻”等症,外用治白癜风、斑秃。入汤剂6-10克[2]。

云故纸来源于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 Vent.的干燥成熟种子[1]。又称木蝴蝶、白故纸、千张纸、故纸、满天飞、玉蝴蝶、白千层、白玉纸、千层故纸等。

云故纸味微苦、甘,性微寒。入肺、肝、胃经。具清肺利咽、疏肝和胃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外治疮毒不敛。现代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2]。入汤剂1-3克[1]。

5刺蒺藜与沙苑蒺藜

刺蒺藜来源于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近成熟果实[4]。又称蒺藜、白蒺藜、硬蒺藜、蒺骨子、杜蒺藜[2]等。

刺蒺藜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入肝经。具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之功效。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症。本品入汤剂6-10克。

沙苑蒺藜来源于豆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干燥成熟种子[3]。又称沙苑子、潼蒺藜、关蒺藜、沙蒺藜等。

沙苑蒺藜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温补肝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之功效。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遗精、遗尿尿频、头昏目暗、耳鸣眩晕、白带过多等症。本品入汤剂9-15克。

6桑螵蛸与海螵蛸

桑螵蛸来源于螳螂科昆虫大刀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de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e Thunb.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的干燥卵鞘。[1]又称团螵蛸、长螵蛸、黑螵蛸、桑蛸、螳螂窠等。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入肝、肾经。具益肾固精、缩尿、止浊。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等症。[2]本品入汤剂5-10克,亦可入丸散。

海螵蛸来源于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内壳。[1]又称乌贼骨、墨鱼骨等。

海螵蛸味咸、涩,性温,入脾、肾经。具收涩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吐血衄血、便血、遗精滑精、胃痛吞酸等症。[2]本品入汤剂5-10克。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362.

[2] 刘绍贵,肖平田,王净净.简明中西药物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161.

[3] 卢赣鹏.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492.

[4] 吕侠卿.中药鉴别真传[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5-196.

上一篇:信息中心机房防雷技术探讨 下一篇:探究中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