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时间:2022-03-29 03:25:59

浅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要:本文从师德养成、基础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论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如何重新定位与认识自我,结合工作实际,打造自己的专业优势,重新完善自己,重新定位教师角色,重新塑造自我,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新任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愿我们基础教育领域的所有教师,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特性,从师德修养、知识储备、教学技能等方面提高专业素养,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涵容于教育教学科研中,为自己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孜孜以求。

关键词:教育;教;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4-0020-02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教师职业的本职属性,在课改时期,站在风口浪尖的一些“学者”虽然对此论点提出了相悖的意见,但他们却忽视了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因此韩愈对教师的工作性质的论断是恰当的。加里宁引用斯大林的话,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上又普遍认为教师是“园丁”、是“蜡炬”,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然而,不论多么美好的称谓,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被恭维得多么高,但事实上教师半专业化的尴尬,半脑力和半体力劳动的无奈,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困窘,都是谁也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普及,让每个公民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旧时王谢堂前燕”,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让人们对“以知识食干禄”的教师不再神秘,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丧失了知识的垄断地位,加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性本来就不是很强,所以社会上以基础知识为核心的专业观使大众对教师的认识与定位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面壁十年图破壁”,如何重新定位与认识自我,结合工作实际,打造自己的专业优势,重新完善自己,重新定位教师角色,重新塑造自我,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新任教师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师德养成

“道德”一词最早见于《荀子·劝学》中,“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德渗透到具体的职业行为中,就表现出了形形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应是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作为教师,师德是教师立身的第一要素。一个学生,在就学的历程中,可能对于某一教师渊博的知识,诙谐幽默的语言或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产生深刻印象,然而令学生终生难忘的往往还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对学生表现出的呵护和关爱——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用爱心写就的一首首动人的乐曲。

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就是教育工作中的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师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明确教师职业的内涵在于奉献,在于育才过程中的成就感和乐趣,在于“揽天下英才而育之”的精神享受,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明白了这些,在教育历程的潜移默化下,就渐渐不会感到自卑,也就逐渐有了职业自豪感,在职业的长久历练中,乐业敬业的习惯就会养成,良好的师德就会水到渠成。师德的最大价值还体现在爱,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的原动力和基础。只有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在天长日久的师生互动共融中,才会在历久弥新的教育生涯中修得至真至善的师德。

当然,这里笔者要真诚地告诫各位同仁:教师的阶级性是很强的,教师的阶级定义就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言人”。由此,要把握分寸,区分课堂内外的言论。在当今自由、民主思想日益深化的学术背景下,课堂之余你可以思想驰骋,自由自在的从事学术研究,发表个人观点与看法;但在中小学课堂上却一定要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界定的教育内容以及课程规定的主流观点从事教学,绝对不能与学生交流有待争议的政治、历史等议题。这是对一名教师的政治素质要求。

二、基础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在大学毕业前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会形成很好的储备,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厚积薄发,支持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然而,不管积累多么丰富的知识,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对知识要点和要领准确的把握上还是有差距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同时多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熟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多与同事交流,多体味,多研究,在和学生共同的学习探讨过程中“教学相长”,使自己的基础知识在教学的实践中得以深化。同时还要长期地、自主地、坚持不懈地为自己充电,以便有效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提高教学水平打好基础。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事实上仅有一桶水还是不够的。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眼泉,并且是有活水不断补充的一眼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你的知识才会新鲜,适应教育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有计划地接受终身教育,与时俱进,才会在事业上永葆青春。

三、业务技能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事实上,普通中小学教师专业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从事的是基础知识领域的知识传授工作,而基础知识在社会上是基本普及的,其专业的垄断性远不如医生、律师、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等其他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梅耶所言:“学校是强制度环境和弱技术环境的统一体”。然而,就教师的专业属性而言,基础知识的储备虽然非常重要,但其在教师专业性建设上尚系从属地位,教师的专业优势应该在于教育的技巧和教学的艺术上,在于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后的教学效益最大化上。

因此,建议教师一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究,主动积累,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进行实践的探究和理论的升华,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抽象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二是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教学艺术的灵魂其实就是激情,缺乏情感植入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是低下的。三是要积极地、自主地学习教育理论,品味教育理论,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在实践中验证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四是要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借助同事的直接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专业尽快得到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五是绝不放过任何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心诚意正,勤思多问,抓住要旨,做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六是要善于利用电化教学手段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直接和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经验接轨。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勇于担当课改先锋,站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提高自己,引领同事,使自己和同事教育教学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最后,用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对教师的评价:“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来增强教师职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愿我们基础教育领域的所有的教师,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特性,从师德修养、知识储备、教学技能等方面提高专业素养,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涵容于教育教学科研中,为自己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孜孜以求。

上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