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融合无限

时间:2022-03-29 01:35:48

话音通信面向连接,一条电话线连起了沟通的两个人,一条声音流就在线路上源源不断似水般流淌。数据通信是以包传输为特色,是非连接的。有如在带宽的海洋中游泳的砂子,但是,砂子知道该走向哪里,该如何成为有用的材料。

话音+数据,水加上砂子,再加上搅拌的动作,必将成为砂浆。这样的砂浆就可以盖一栋“融合”的房子了。

IP+通信,钢筋加上混凝土,再加上建筑师的鬼斧神工,必将造就融合无限。这样,必将引发网络世界的蝴蝶效应……

网络一路走来

陈维义 张琰王君

企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网目前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这个十字路口上,有很多诱人机遇在招手,融合网络、统一通信等耀眼光环的引诱使得人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企业网的发展将何去何从。让我们从企业网这些年的发展历史入手,进而去探索未来几年企业网发展的趋势,从而找到企业网面对新机遇和挑战的对策。

以太网技术牢牢掌握着企业网

在当今的企业网中,以太网无疑是当家的主角。1973年,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的两位研究人员Metcalfe和David Boggs,为了连接实验室的多个Xerox Alto设备,开发出了以太网技术。以太网从诞生30多年来,速度从2.94M升级到了10G,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令人惊讶。在成长的道路上,以太网凭借简单、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已经成为局域网(LAN)中的主导网络技术。随着千兆和万兆以太网的出现,以太网已经伸展到城域网领域,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帧结构不变是传家宝

以太网自从被发明以来的30年中,其帧结构一直没有发生过大的改变。惟一的改变是为了满足VLAN以及优先级的需求,在帧头加了4个字节。除此之外,以太网的帧结构就像金科玉律一样,没有谁试图改变它。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传统的应用可以无缝地运行在更高速度的标准上,对于应用而言,由于核心没有变,它就不需要了解细节,仅仅认为速度加快了就行。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法则,使得以太网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把令牌环、FDDI、ATM这些对手一个一个赶出局域网的势力范围,而且还凭借自己简单高速的优势乘胜追击,直取MAN和WAN的领域。帧结构保持30年不变,成为以太网成功的法宝。但随着以太网技术向骨干网、城域网的进军,安全问题也随之需要得到重视。

企业网技术的发展

端到端QoS是通信发展的方向

在以往的网络中,高QoS意味着高价格。但是,ASIC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低端设备具备强大的QoS能力成为可能,网络的QoS开始从集中保证逐渐向端到端保证过渡。现在,网络边缘设备已经可以根据端口、MAC地址、VLAN信息、IP地址甚至更高层的信息来识别应用类型,为数据包打上优先级标记(如修改IEEE802.1P或IP DiffServ域)。核心设备不用对应用进行识别,只需根据IP DiffServ和IEEE802.1P进行交换,并提供服务质量即可。DiffServ解决了IntServ和ToS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在大型局域网或广域网中使用DiffServ的效果受到褒奖。

网络对传输内容深度感知

现有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主要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依靠MAC地址、IP地址、TCP/UDP端口来控制数据流。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程度的加大,网络建设者对网络设备提出了更高的控制要求。简单而言,要求网络设备对数据流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控制,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做到对数据流/数据包的深度感知。对应用层更加精细的控制和处理,包括能够根据不同应用采取不同的策略成为深度感知最基本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网资源的统一调配和优化。深度感知网络系统能够不需要人工干预就可以抵御各种常见攻击和压力,确保设备不会宕机,同时在异常数据流消失后能够恢复正常状态。

智能将遍布网络各个方面

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设备的应用需求逐步提高,用户不再满足于使用交换机来完成基本的二层桥接和三层转发任务,而更多地关注网络中的业务需求,希望崭新的交换机技术具有智能转发的特点。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报文类型、业务优先级、安全性需求对不同用户群和不同应用级别/层次进行识别,进行区别转发,满足不同用户的大范围需求,智能识别技术将逐步地在以太网交换机中获得应用。

用户管理功能更加完善

来自网络内部的威胁愈来愈危险的。据数据统计:70%~80%的网络威胁来自企业网内部。对企业网来讲,内部维护非常重要。多种认证技术的出现,使Ethernet获得更好的用户管理特性,从而为Ethernet的可运营、可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802.1x协议出来之前,内网安全考虑得非常少,用户没有授权。可以说,802.1x协议让网络资源有了真正的授权访问。随着网络不断发展、应用的多元化,原有的认证计费方式将很难实现。802.1x的实现简单、认证效率高、安全可靠、网络带宽利用率高,将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国内外众多的交换机厂商所生产的二、三层接入交换机已经都支持802.1x协议。整个802.1x网络正在被大规模推广和应用中。

VPN等业务从骨干向汇聚转移

随着以太网交换机芯片技术的发展和汇聚层设备性能的提高,原先主要由骨干提供的MPLS VPN业务逐渐由汇聚层以太网交换机来提供。最初采用骨干设备提供该项业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汇聚层设备的性能不足,而现在汇聚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原来的骨干设备;从业务提供方面来看,汇聚层设备较骨干设备多,更接近用户,提供业务更方便;从网络的可靠性来看,骨干设备由于其特殊位置,应向着功能专一化和简单化的方向发展。

对IPv6的支持是长久之策

在IPv6被全面采用之前,众多IPv6网络将和IPv4互联网共存了一段时间,因此IPv6的部署,大致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初始阶段,IPv4网络会出现若干个局部零散的IPv6孤岛,为了保持通信,这些孤岛通过跨越IPv4的隧道彼此连接。随着IPv6规模的应用,原来的孤岛逐渐聚合成为了骨干IPv6 Internet网络,形成于IPv4骨干网并存的局面,在IPv6骨干上可以引入了大量的新业务,同时可以充分发挥IPv6的诸多优势。为了实现IPv6和IPv4网络资源的互访,还需要转换服务器,来实现IPv6和IPv4的互通。最后,IPv4骨干网逐步萎缩成局部的孤岛,通过隧道连接,IPv6占据了主导地位,具备全球范围的连通性。

如今,在对IP地址资源日益凸现的需求中,在对语音、数据、视频融合应用日渐迫切的渴望中,IPv6以其无限大的地址空间、内置的安全特性以及能对每个终端进行IP全球化管理的优势,成为人们探讨下一代网络发展时首先关注的热点。

对于企业网来说,对IPv6是支持还是观望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要全部换成支持IPv6的设备,显然投资太大。如果不做任何规划,对IPv6置若罔闻,显然也是不行的。因为在2008年,国内将会商用IPv6。中国将是世界上较早实现IPv6商用的国家之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IPv6将为奥委会基于流媒体的赛事监控、人员调度、安防监控、路线导航等智能应用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

当网络遭遇统一通信

对许多企业而言,如何同时实现数据、语音以及多媒体信息的高质量传输,成为影响企业高效运作的重要因素。但事实上,企业在实施融合网络前,会考虑很多实际的问题:首先是融合的质量,服务质量在IP语音解决方案领域一直倍受关注。在管理完善、带宽充足、延迟特性良好的IP网络上,也需要保障服务质量,以达到对语音、数据及视频业务的优先排序。由于局域网同广域网及Internet之间的互联,服务质量监控和管理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可用性是融合质量的重要体现,能否达到7×24小时的服务非常重要。此外考虑到视频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带宽容量也是网络融合质量的一个前提。其次是融合网络的安全性。通过交换型局域网或专用IP局域网传输的基于IP的语音业务是相对安全的,但如果在Internet上或配置为共享广播区域的局域网上传输,则存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没有采用专线的用户来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语音加密并结合能够减少延迟的辅助处理器是一个可行之路,当然,同时还要采用VPN和防火墙技术。网络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对融合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

融合的三重境界

李瀛寰

本来,通信和网络都在各自发展着,相安无事。为什么要大费周折地走向融合?融合到底能带来什么?说到底,需求产生动力,人类永远追求更快捷有效的沟通手段,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之所以会有融合的念头,还是因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这样的遐想。

事实上,“融合”一词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七八年了。而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融合网络历经了三个层次的融合:首先是通信协议的融合;其次是网络基础架构的融合;第三层则是基于融合网络之上的应用融合。今天,融合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并且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

技术的成熟催生了融合

业界第一次出现“融合”一词是在1998年,当北电网络收购了Bay Networks的时候,网络的融合就已经开始了。那是通信网络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此,通信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技术层面分析,话音使用电路交换机制,而数据使用分组交换服务。电路交换存在很多严重不足:首先,由于连接过程中,带宽是固定的,因此它很难胜任突发通信;另外,虚拟电路只有一个路由,不存在可替代的通信信道,因此一旦线路发生故障,端到端的传输必须被中止。

数据通信所采用的分组交换完全抛弃了固定虚拟电路的概念,传输数据在网络中被打包成不定长的分组,这些分组本身带有目的信息,它们知道如何通过网络的连接设备并最终到达通信目的地和组成原始信息。这样的通信方式不但可以解决突发通信的难题,也避免了偶然线路故障造成的通信中断。更重要的是,它分享带宽的方式大大节省了通信费用。

的确,数据通信的历史远远比不上话音,但是,在PC迅速发展的趋动下,从局域网、广域网到Internet,承载数据的计算机网络这个后起之秀令人不能小视。数据通信技术日益成熟,以分组交换机制在公共网络上传输话音已经逐渐成为可能。而且,最最重要的是,电脑正在取代电话,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工具。

因此,电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渗透慢慢开始。可以这样形容,电信、计算机技术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向前发展,并正向相互融合的中心点汇聚,这就是IP融合通信。

第一次融合:数据+话音

话音和数据的融合并非易事,首先要做的就是就是通信协议的融合。但是,一向以话音技术为主的通信厂商们并没有数据通信的技术与经验,这也是北电收购Bay Networks之后引发了一股收购热的根本原因。朗讯收购ASCEND、阿尔卡特收购新桥等等,这些公司在IP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市场份额俘获了本来财大气粗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因为,北电、朗讯、阿尔卡特明白,未来是IP为王,得IP者得天下。

这个阶段的收购,主要是通过技术层面的并购,从而可以真正实现基于IP 的话音传输,在新的数据包交换的网上尝试着传输质量要求极高的话音。这时的技术挑战就是在分组交换网上保证话音的QoS,通信厂商也面临着从电路交换走向分组交换巨大的转变。

第二次融合:三网合一

话音技术与数据技术的融合由此紧锣密鼓。到2001前后,人们开始把两个网络往一个以IP为主的网络上融合,这就是网络基础架构的融合。走到这一阶段,利用单一网络传输数据、语音、视频的融合网络才开始真正地实现了。这时的融合网络已经在技术上能够实现数据、话音、视频的一体化传输,网络的边界被打开,人们正在努力将数据网、电信网和有线网进行三网合一,无缝通信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融合网络的需求也正不断上升。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应用的不断扩展,企业内部拥有了复杂而庞大的信息系统,但电话、传真、视频、局域网还都是一个个分离的、独立的平台,各自为政。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如何实现经济高效的沟通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与此同时,基于企业内部网络和互联网的业务已经在很多行业逐渐展开,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控制等类型的应用已经开始部署,人们期望利用网络获得更高的生产力。移动与固定的融合、数据与话音的融合,融合网络一直是人们的理想。

因而,当技术上可以实现融合网络之后,用户对建设融合网络的兴趣大大增加,而基于融合网络的新应用也正不断涌现。融合网络打开了通向多种应用的大门,从桌面IP语音网络解决方案到企业管理应用系统,从呼叫中心到统一信息管理,从电视会议到桌面视频点播……而这些业务也将为企业的商务应用铺平道路,带来新商机,创造战略性价值。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不少的用户开始安装并用起了融合系统。

2006年,随着“融合通信”的商业应用在世界各地快速向前推进,由融合应用推动的新一轮信息化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并迅速成为全球和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驱动因素。

第三次融合:统一通信一统天下?

融合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网络融合之后,应用的融合才会真正地开始。事实上,应用的融合才是融合通信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而且基于融合的一体化网络,新应用的“魔盒”也将随之打开。但是,未来的应用融合将是什么样的?

前不久,思科推出了统一通信解决方案,该方案中,思科无缝集成了语音、视频、即时通讯、数据等这四种主要的通信方式,通过IP网络架构来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的通信环境,从而有效地简化业务流程、第一时间获得适当的人员和资源的支持,并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利润。7月18日,微软与北电结盟,共同推动通信和计算的融合。事实上,今天的企业网络系统正在迈向基于IP的统一平台,如IP语音、IP视讯、IP存储、IP管理等等,这种开放架构可以大幅度降低IT系统的复杂度。据统计,基于IP的网络和存储协同优化可以提高IT整体性能50%以上。在基础网络建设逐渐成熟的时候,基于应用的整合架构的确是用户最需要的。

思科、北电以及微软都提出了统一通信的发展思路,但是,未来是否就如这些公司所预测的那样,还有等我们考察。但至少,将更多的应用整合在一起,并能在新的平台上创造更多的应用,这才是融合的根本目的吧。

融合网络大势所趋

今天,融合技术已经成熟,通信新应用也在不断成熟,企业要做的就是在融合网络之上,整合多种应用,实现深层通信变革。根据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最近进行的全球性调查,有2/3的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把大多数或所有业务应用转移到融合网络上。在这项调查中,融合指的是话音、数据、视频和其他应用在基于IP的单个宽带平台网络上的融合。调查结果表明,在融合应用中,未来3年内,VoIP在企业投资额中占有最大比重。另据专业机构预测,在未来4年中,VoIP应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包括企业电话市场和电信市场。统一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企业语音通信领域,根据Synergy公司的预测,企业语音通信市场这一市场在2006年年底之前会产生49亿美元的收入,到2009年则会达到107亿美元市场规模。

今天,企业中的另一大趋势是实现现有办公应用投资的移动性,企业移动办公应用将面向中心通信,为涉及更复杂的业务流程集成的以及面向中心流程的应用铺平道路,利用集成的语音功能能够增强所有这些应用。此外,由于在融合的基础设施中更易于实现和管理新的多媒体服务与应用,而且融合网络能够为企业带来成本的节约以及通向未来的架构,今天的企业越来越需要IP电话技术。随着混合IP PBX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未来几年,基于IP的网络建设有望以超过50%的年增长速度快速增长。据专家分析,企业融合程度的提高,用户的通信总体拥有成本(TCO)将得到改善 随着融合应用日益深入业务运营,因话费节支产生的效果将十分惊人,将大大降低用户的TCO。

今天的企业通信系统也在走向融合,融合便利的统一网络,协同高效的无界限企业。这显然是企业通信的愿景,但也是远景。如同所有的事物一样,融合的进程不可能以跳跃的方式发展,真正实现全面融合,还需企业自身的变革。

企业通信向融合迈进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方向,企业网通信发展使人们从简单的谈话沟通方式向协同合作工作模式进化,促进人们更加积极、快速准确地进行有效沟通。网络融合技术的真正价值是关注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系统帮助用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竞争优势。实现融合网络的核心是在统一的无线有线网络平台上,真正将话音、数据、视频应用技术融合成为突破通信障碍的利剑,支持业务的快速增长。

应用为王触发蝴蝶效应

童超

随着IP成为信息通信的主导技术,各种业务可由IP分组来承载,即“Everything over IP”;而IP协议可以运行在任何介质和网络上,保证异种网络的互通,即“IP over Everything”。以IP协议为基础,数据、话音、视频业务正在进一步融合。随着基于IP技术的Internet日益发展与深入应用,各种网络创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如P2P、Blog、Wiki和VoIP等。这些创新技术正在改变着企业内外部的网络应用现状,对企业网络创新应用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P2P促成资源共享

P2P(peer-to-peer) 是指分布式系统中的各个节点(通常是连入网络的计算机或其他硬件设备)是逻辑对等的,P2P所提供的基于节点的独立、动态的连接方式,彻底颠覆了以往企业中计算资源的分配规则,不仅让网络更具灵活性,还很好地解决了集中式计算模式最为头痛的网络拥塞问题。P2P现有的主要企业应用形式有很多,如分布式存储,目前,IBM、HP都采用了基于P2P的开放式存储技术,以加快数据备份的速度,降低用户成本;另外,协同应用即通过IM、文档共享、白板等功能的融合,建立企业的虚拟协作区,实现在指定网络中的自由协作,无需设置中央服务器。Lotus Notes的开发者Ray Ozzie创办的Groove NetWorks公司也开发了基于P2P的协作软件――Groove。该公司现已被微软公司收购,微软宣布将会在下一代Office中集成基于Groove的P2P协作技术,并透露会把这一技术融入即将的Longhorn操作系统之中。第三,内容。P2P网络天生就有高效、快捷的内容能力,它可以用来帮助企业降低对带宽和存储资源的需求。LANDesk的桌面管理软件使用的就是这一技术,Linux的软件厂商Linspire也在P2P网络上其产品Lindows OS,供用户下载。第四,集群式计算群组:通过P2P软件收集分散的计算资源,其思想与网格计算非常相似,都是通过对分布式资源的整合形成更为强大的系统计算能力。Intel所研发的P2P应用软件Netbatch成功地集结了1万台工作站的运算能力,极大地加快了芯片的设计速度。

实践证明,只要对P2P网络中分散的节点加以有效的控制和管理,P2P应用完全能够在企业环境中大展身手。

Blog 加强沟通交流

Blog意为网络日志,人们通常称其为博客。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

的网络出版和信息交流方式。Blog实际上是不断通过个人网页的按照时间顺序呈现出来的简短信息或文章摘录。

Blog不仅能促进公司对外的沟通,更能有效提高公司内部的工作效率。Google早在2003年就设立了公司内部的不对外开放的Blog系统。通常主管的Blog会介绍主管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验、工作目标、目前的进度及所面临的问题。有人把会议记录放在Blog上,让大家随时可看到会议内容,从而了解项目的策划与方向。有人把实验结果放在Blog上,想知道或需要知道的人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也有人把部分程序代码公开,希望各部门的领域高手帮忙找问题或提供意见。Blog系统有效地缩短企业内部沟通的距离,增加了员工合作。

Wiki协助企业管理

Wiki是可以运行的最简单的在线数据库,是任何人或者任何拥有权限的人都可以创建或编辑的网页。Wiki最著名的例子是Wikipedia,一种由任何喜欢它的人编写和维护的在线百科全书。它是一种精心研究、编写和倍受尊重的信息源。

Wiki用于企业,可以为团队内或团队间交换信息提供方便。Wiki集中各类企业数据,如电子报表、Word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PDF等任何可以在浏览器中显示的内容。它们还可以嵌入标准的通信媒体,如电子邮件和IM。基于PHP的Wiki可以直接与公司数据库连接,将音频和图像文件输入到数据库中。Wiki可以在不牺牲功能性、安全性或持久性的条件下,迅速、廉价地建立公司内联网;可以发表多种企业文档(如会议记录、团队议程和公司日历),并让员工方便地管理这些文档。Wiki还是一种廉价的、可扩展的和可通过Web浏览器访问的项目管理工具。总之,Wiki是廉价、可扩展、易于实现的企业管理助手。

VoIP节省企业开支

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网络速度和带宽大幅度提高。企业如果只是使用宽带网络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查找资料等日常简单运用,那么会造成大量带宽资源的浪费。同时,传统通信方式高昂的使用和维护费用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于是,融合通信技术和网络平台,以节约成本为目标的VoIP(Voice over IP)技术应运而生。伴随着企业用户电话会议中对同步图像的需求,进一步融合了视频技术的网络通信手段浮出水面。V2oIP(Voice & Video over IP)的诞生跨越式的拓展了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通信技术。V2oIP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视频电话系统、远距教学、SOHO、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等。通过V2oIP来进行电话、传真通信和召开视频会议,则为企业节省大量通信费用。

移动通信技术助力电子商务

移动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无线应用协议(WAP)、移动IP、蓝牙(Bluetooth)、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移动定位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进入了移动时代。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指通过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移动电子商务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网络的信息和服务。移动电子商务能提供银行业务、交易、订票、购物、娱乐等多种服务。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创新技术仍将相继出现,企业应用创新技术,增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对外宣传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应用创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巨大的商业价值。而网络与通信技术则将在企业网络创新应用中得到促进和长足发展。

化蛹为蝶 尚需时日

为什么要统一通信?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当IT与CT走到一起,从此两个信息技术领域不再是井水不犯河水,转而携起手来,共同为社会信息化进程服务,对于用户而言,自此只需一个信息平台,一套解决方案就够了。

“你拨了在纽约的比萨订货电话,可能就会打到比萨店在印度的客户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统一的通信界面会显示出你的资料,你的口味、习惯都一清二楚,然后服务中心就会把订单下到离你家最近的比萨店,二十分钟之后,你就可以吃上了。”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林正刚曾用一个形象的例子表明统一通信的魅力――无论你身在何处,所有的通信联系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世界将会变平――这就是明日的“通信世界”。

事实上,统一通信系统的意义就在于把各种通信媒介有效地整合至用户的手中,让用户可以选择最佳和最有效率的通信方式。融合的通信终端不但使操作更加简单,而且真正做到了语音、数据、视频三种通信形式的三位一体,融合网络衍生出的各种增值应用,让员工之间的协调更加顺畅,多个地区间统一、标准的政策与操作得以实现,从而减少了维护与额外支出。这便是融合理念的精髓。

只不过,要将两张截然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融合起来,并非一蹴而就能实现的。

一个新概念提出后,率先掀起头脑风暴的往往是设备商。从营销的角度看,这是应该迈出的第一步。而相对于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是需要练好的内功。如果统一通信不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掰开揉碎,打造分步骤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将是考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最大难题。

今天,融合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但同时尚有历史遗留的生产架构带来的诸多问题,比如,很多大型企业和行业机关的下岗分流问题,运营商的管理和人事体系问题,这些才是统一通信在企业市场中推广的最困难部分。

随着各行业国际化竞争的加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统一通信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大规模应用可能要等到企业完成机构和体制改革之后。所以,统一通信对目前的中国传统企业究竟有多大吸引力有待验证。思科等解决方案提供商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把统一通信的第一批潜在客户定位于跨国大企业和有一定通信技术基础的IT公司和运营商,希望能够达到由点带面的大效果。

当然,统一通信市场的成熟不能仅靠某几个厂商的努力,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势在必行。包括系统平台提供商、操作软件厂商、终端设备商、应用程序厂商、运营商和SP,这是组成统一通信平台必不可少的部分,他们对统一通信的理解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统一通信市场的发展。

上一篇:奥林巴斯新品上市消费DC达到千万像素 下一篇:小功率UPS突出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