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时间:2022-10-17 03:22:45

现在许多企业报因人员编制等多种原因,都采用采编合一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其便利、有利之处:采编合一可以提高、扩大稿件的信息量,可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笔者作为采编合一工作模式下的一名人员,既要采访写稿,还要改稿编版,工作虽然比较幸苦,但是感觉正因为工作量大,接触的面才广,了解的信息才多,从而能更好地工作,尤其是为挖掘提高稿件的信息含量提供了便利条件。当然提高稿件的信息量绝不是单纯地拉长稿件,而是要提高稿件的新闻信息绝对量,即在尽量等同的篇幅中,尽可能多地呈现给读者想知晓的内容和信息。

挖掘存量:让稿件信息量由少变多

2006年的一天,笔者值班编版,审阅一篇自然来稿,内容是说某矿井上月煤炭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多少吨,同比提高了多少吨。就其稿件本身来说,没有质量问题。但就其新闻性来说,可谓一般。笔者对该矿井并不陌生,此前在采访中就听说该矿作为一个资源枯竭的衰老矿井,两年前就已划入关井破产的行列。哪里来的产量?而且还同比增加了许多,一个疑问凸显出来。笔者当即和作者联系,了解到所谓的产量是该矿在井下边边角角找寻的残余煤炭,数据来自单位的报表。再回头看看稿件,只觉意犹未尽,因为笔者敏锐地感觉到这条简讯里面还蕴涵着更多的信息,这只是冰山一角。随后,笔者和该作者约好一起去实地重新采访。因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但能源尤其是煤炭这种不可再生的能源毕竟是有限的。在当时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舆论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开展节约大有可为,作为一个企业只要有这样的理念,同样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奔赴该矿,通过深入采访得知,该矿十年来孜孜不倦地寻找残余煤炭资源并进行了安全开采,这种坚持节约的精神难能可贵,具有典型的导向性。在取得了让人信服的第一手数据后,我们写成《义安矿十年找煤450万吨》一稿,按时间顺序由近到远、由点到面,将信息量由小到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该稿刊出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先后在徐州市好新闻评比、江苏省企事业好新闻评比、中国煤炭新闻奖评比中获得一等或二等奖。通过挖掘存量新闻资源,提高了稿件的信息量,使得一篇本来不足挂齿的小稿演化成一篇获奖作品。

扩充增量:让稿件信息量由薄变厚

2007年8月下旬的一天,又逢笔者值班编版,就在报纸的清样都已出来的时候,报社领导安排抓紧下载一篇刚刚传来的移交办学的稿件,并要求换上去重点处理。笔者赶紧打开邮箱下载稿件,原来是徐州市教育局的一个通稿,内容是当天下午徐矿集团和徐州市政府签订协议,把徐矿集团21所中小学整体移交地方管理。稿件为消息,内容不长,交代了人员、资产处置等协议的主要内容,以及出席签字仪式的省市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等。早在1999年和2000年,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就分别出台了有关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文件,徐矿集团作为省属企业,多年来一直在为此事奔波,2004年出现转机,2006年有了实质性进展,2007年终于尘埃落定。而来稿所交代的信息量极为简单,笔者请示主编,决定暂不用此稿,并主动请缨补充采访。当笔者赶到签字仪式现场时,已接近尾声,记者在采访了现场有关情况后,又向有关领导了解以前的相关情况。由于该事件的时间前后跨度较长,被告知由于时间长了,人员更替等原因说不清。笔者又锲而不舍赶赴有关当事人和老领导的家中进行采访,并加班一气呵成。在原来就事论事的稿件中,详细交代了有关的背景资料,并按时间顺序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增补了诸多信息,当晚发排,次日见报。既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又扩充了稿件的信息量。中小学顺利移交,无论是徐矿集团领导还是普通矿工都很高兴,毕竟将学校交由地方管理是有许多好处的,也是广大矿工所期盼的,这一稿件发表时又适逢开学在即,所以备受关注。如果没有扩充稿件的信息量,此稿不会获得好评,更不会荣获中国煤炭新闻奖一等奖。

盘活变量:让稿件信息量由单变丰

在几年的采编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编辑除了要注意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扩大信息占有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要注意培养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本着对稿件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去伪存真,确保稿子信息的真实、丰富。对于有关部门经验交流发言、工作总结之类的材料,编辑往往感到犯愁,不好处理。但有些内容还是很有新闻价值的,编辑要动脑筋,找出贯穿其中的主题思想,以此作为金线去串联、去粗存精、化逻辑思维为形象思维,将纷繁芜杂的素材整合成文章,也就是将素材中的变量盘活。

一次,笔者得到一份工作简报,讲述了集团公司半年来为职工办实事的一些数据,如获至宝。随后,笔者根据这一基本素材,再经过深入采访,完成了一组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分《住房篇――矿工家园美如画》、《收入篇――职工收入稳步提高》、《健康篇――关爱生命 关注健康》、《休闲篇――休闲度假各有去处》、《解忧篇――子女上学就业全想到》共计5篇,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综合反映了徐矿集团党委为职工办实事的具体举措和成就。作品以翔实的数据和事例,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矿区的新面貌、身边的新变化。早在年初的党委工作会议上,笔者得到办实事具体要求这一线索后,一直跟踪关注,并注意多方收集资料。半年后,得知所有项目均已基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后,又立即充实素材,在一周内一气呵成完成报道。该系列报道刊出后,不仅得到领导的肯定,也引起了职工的共鸣。大家说通过这组报道看到了身边悄然的变化,营造了引导大家更加积极地投入和谐矿区创建工作中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如果不是提前准备,注意素材的收集,然后盘活这些变动的无序素材,当初可能仅仅写个动态消息就完了,而充实了翔实的素材后,“小馒头”变成了“大蛋糕”,满足了读者的口味。

上一篇:基层广阔天地 新闻大有作为 下一篇:突破地方两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