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时间:2022-09-05 11:14:49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著名教授叶澜也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写好教后记养成反思习惯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

一、“教学反思”思什么?

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应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去反思。

1.从学生层面来写教学后记

(1)课堂学生的独到“见解”

在一次电解质溶液习题处理课中,有一问题某个选项:一定温度下pH=3醋酸和pH=3盐酸等体积混合,pH>3。当时考虑若将醋酸换成强酸应=3,醋酸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就简单判为应<3。当时马上有个学生提出如果应用Ka和Qc计算,平衡不移动应=3。我当堂板演验证了他的说法是正确的,同时对这个同学进行了表扬。在教后记中我写到:化学教学中涉及到计算时绝不能偷懒,仅凭想当然,轻下结论,要从理论上认真分析,计算得结论。

(2)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盐类水解授课时,按惯例由实验探究导入,但效果一般。后来又结合生活中纯碱刷油盘子、农业施肥、炸油条、泡沫灭火器等例子,效果很好。认真反思后,我的教学后记如下:在授课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生活常识的了解程度,适时改进教法,因材施教,尽量做到“低起点、小步走”,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化学既有趣又好学。

(3)记录学生在作业中反馈的信息

作业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习自觉性的过程。将批改作业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写入教学后记,有助于调整个人今后的教学。通过批阅学生反应速率讲义发现部分学生将速率单位写成“mol/L・min或mol・L-1・min”,电化学中阴阳两字区分不明显。我在教后记中写到: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中一定要狠抓学生规范和细节。

2.从教师层面来写后记

(1)教学中的成功之举

成功的教学经验体现了教学创造性的思维,也体现了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的能力及以恰当的方法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如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课后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日后进行整理归纳,经验就会越积累越多,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

(2)教学中的“败笔”之处

教学中讲解2010年山东理综28题: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问产生沉淀的原因是什么?教学中考虑溶液中含有HCO3-和Al3+,二者发生双水解生成沉淀。但下课后,仔细推敲后,感觉自己的解释有偏差。忽略了题目环境为强酸性,此情境中HCO3-与H+反应降低了H+的浓度,溶液pH增大,Al3+形成沉淀析出。通过反思对双水解的实质和适用条件进一步深化。教后记中写到:教而能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记录教学中的突发灵感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因为这些“智慧的火花”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有机化学中醇羟基、酚羟基、羧羟基的性质差别,部分学生区分不好。

有一次教学中看到学生杂志上的四不像图片突然想到若构造一个同时含有三种官能团有机物如下图。1moL 该有机物分别消耗Na、NaOH、NaHCO3各多少摩尔?结果学生理解透彻,掌握很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后记中写到:只要你有双善于发现的眼光,抒发灵感,创造教学。

二、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1.“教学后记”的撰写贵在实用。主要分析在这一活动中自己的成败得失之处,并结合新课程、新理念浅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教学后记”的撰写贵在及时、重在坚持。不断地写,以写促思、以写促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益处多多,其乐无穷。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化学》(课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

3.《化学教学参考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

上一篇:浅议旅游地形象的策划 下一篇: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