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草莓,亟待突破产业瓶颈

时间:2022-03-29 12:17:48

烟台草莓,亟待突破产业瓶颈

作为烟台市的四大优势水果之一,烟台草莓尽管每年都有出口,但绝大部分还是处于“提篮小卖”状态――“花7000元~8000元建一个667 m2大棚,当年9月下苗,春节就能采果上市,一直可以卖到隔年6月。每667 m2产5000 kg左右,能收入5万~6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4万~5万元;中间还能种一季蔬菜,又有一笔收入。”

近日,春雪中的福山区门楼镇两甲庄村一片草莓大棚里,50多岁的王焕超一边和妻子采收草莓,一边给记者算起了种草莓的经济账。王焕超原本在村里建了个大棚种草莓,后来又在邻村租地建了2个,夫妻俩忙活3个大棚,5年下来,不仅供给两个双胞胎儿子读完了职业中专,去年还花40多万元给他们各买了一套新楼房。

“烟台草莓的单产在全国是最高的,一般在2500 Kg~3000 Kg以上,每667 m2纯收入可达1万~2万元。”烟台市果树站的草莓专家王忠和告诉记者,作为一种高效的经济作物,近年来烟台市的草莓种植面积一直在不断扩大。眼下,全市约有7万亩(约0.47万公顷)草莓,主要分布在龙口、福山、莱阳、海阳、莱州等地。这其中,70%是大棚和温室的保护地鲜食草莓,另外一部分是露地的冷冻出口品种。

“作为与苹果、大樱桃、葡萄齐名的烟台四大优势水果之,烟台草莓在传统的山东市场享有良好的声誉。”长期从事水果储运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烟台草莓已经迈出国门,走进国际市场。据了解,2008年,中国出口草莓总量13万吨,其中,仅烟台市就有4万多吨。然而,这一数字却让他高兴不起来:“眼下,尽管烟台与河北保定、辽宁丹东并称为全国三大草莓生产基地。但是,烟台产的出口草莓,大部分是经过食品出口企业加工后的冷冻草莓。”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在国际市场上,含金量较高的草莓还是生鲜产品,可是烟台产的保质期长、色泽和口感上乘的鲜食草莓品种,只是几年前在海阳等地有小量出产,且昙花一现“当时的品种从以色列引进,采摘后的保质期长达半个多月。因为引进渠道不畅,近年很少有农民再做这方面的尝试。”

王忠和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普遍使用的草莓优良品种大部分是20世纪末从日本引进的。虽然烟台市果树站和烟台市农业科学院进行了大力推广,搞过草莓种苗脱毒繁育,但老百姓买回种苗后3年~4年舍不得换次苗,推广工作很难延续下去,于是出现了产量不稳、优质果率低的问题。

有关人士指出,除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短期行为,烟台草莓的发展还受到种植过于零散、没有延长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等现实困扰。以销售为例,尽管每年有部分草莓出口,但绝大部分还是处于“提篮小卖”状态。即使在本地市场,在草莓销售旺季的4、5月份,草莓在市区三站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总交易量中所占的比例连1/30都达不到。

“单靠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地毯售卖,草莓产业很难发展壮大!”王忠和说,烟台草莓的现实状况应该引起政府和业界的广泛重视:在技术层面,在各主要产区要建立推广良种脱毒育苗繁育中心,为农民做好种苗供应和更新问题;指导农民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进行安全优质生产。在市场层面,应帮助农民开拓市场,解决增产、扩产后的销售问题。”王忠和说,归根结底,烟台草莓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必须依靠果农、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力量,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抓紧提升品质,做强品牌,形成产业优势规模。(摘自:《烟台日报》)

上一篇:我国历史的当代意识形态及其未来的走向 下一篇:音乐审美教育认知的新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