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时间:2022-03-28 07:49:53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目前,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许多中学生花在语文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及外语和数理化等学科多。不要说他们写不出一手俊逸潇洒的硬笔字,作不出一篇情通理顺的文章,就是让他诵读一篇文情并茂的美文,也不能字正腔圆,感情到位,流利畅达。原因何在?是汉语深奥难懂枯燥乏味不易学,抑或我们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呆板生硬、僵化老套,学生不愿意学,还是我们作业布置少?

长期以来,大多数语文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语文教法,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就心安理得步入课堂了,尽管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教材一变又一变,但他们的教学方法一如既往,教案设计毫无新意、了无情趣,教学程序也是从小学就熟悉的,教师上新课未曾开口,学生便知其教学步骤,平淡如水,毫无悬念。什么作者介绍,背景了解,概括大意,归纳中心,总结写法……篇篇如此,课课如此,年年如此,旷日持久,败人胃口,扫人兴趣,以致学生学起语文来,激不起一丝一毫的情趣来。更有个别语文教师不知是出于锤炼学生的恒心与毅力,还是想培养学生对汉字词语的深情,硬是规定哪些字词抄几遍,哪些课文抄几遍。于是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深感索然寡味,味同嚼蜡,最终形同陌路,自然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别的学科上去了。学生不爱学语文,精力和时间很少投入到语文上去,怪不得学生,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师有很大的关系。语文教师要负很大的责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最要紧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语文思维的训练过程,而思维的训练就必须使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而促使大脑活跃的诱因就是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把教材用活,把课堂上活,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上语文课是愉快的,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就有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最好机会就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自觉摈弃陈腐的、落后的、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心备课,大胆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展现语文课的真风采、大魅力。

首先,要正确处理师生间的关系,要以平等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觉得自己是前辈、是权威,便藐视、轻慢学生,在课堂上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当成没有感觉、没有感情的容器。否则会打消学生的求知欲,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在语文天地里遨游、驰骋。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仆人,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达到良好的双向交流。语文教师也会及时得到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便第一时间调整教学方案,改变教学策略,辩证施治,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业务能力。教师凭借自己广博而又丰厚的知识,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地为学生解疑管难,从容自如地辅之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肯定能使学生每节课都大有收获、获益匪浅。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老师带给他们的成功的喜悦,品尝到自己学习进步的快乐。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诱导学生学会联想,充分发掘学生的大脑潜能和知识储备,问题的设计应启发学生的思维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点到面,做到举一反三;要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够基于课文,大胆地联系现实、历史、未来,联系学校、家庭、社会,使学生思维在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里纵情地驰骋。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最后,要注意知识的迁移。任何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应用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课堂上培养的能力,自觉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自觉关注自身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振兴,放宽眼界,放飞雄心,具有大语文观。

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朴实,是无法之法,随心所欲,真心处之,浑然天成。语文课的“形”,容易操作,而语文课的“内核”,实际流露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颗“心”在支撑。我们要真心用心用力来打造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有营养有实效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创设“问题”课堂,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