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津市CBD建设及其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2-03-28 05:16:09

浅谈天津市CBD建设及其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摘要:从天津市CBD特征入手,阐述了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分析研究了CBD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了改善CBD人居环境的策略,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关键词:天津市,CBD,城市人居环境,正负影响

1 天津市的CBD建设

自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小白楼逐渐转型成为天津市重要的商务中心,演变至今,小白楼已经成为天津市最主要的中央商务区。新的小白楼CBD规划,整合了建筑风格和体量、优化了环境、融合了古今、塑造了宜人的空间尺度。

借鉴国外的经验,小白楼CBD的规划建设,避免了只布置商务办公这一单一功能所带来的“白天人流密集,夜晚缺乏人气”的现象。小白楼商务区以音乐厅及其前广场为区域核心,也是区域地标,周围布置了形态高低各异的办公写字楼,并且建设了商业城、餐饮娱乐中心、广场公园等各类场所,使得小白楼商务区融合了多样化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中心CBD。

2 CBD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正面影响

2.1 塑造城市新型标志性景观

小白楼CBD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与五大道、海河两岸、意式风情区等特色地段相齐名的,天津市的主要景观节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的过程中,CBD成功的塑造了城市的现代特色景观,给城市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活力、丰富了内容,营造了一个具有旅游、观赏和休闲娱乐价值的城市人居环境。

2.2 聚集效益强,配套设施完善

CBD的优势来源于它的聚集效益,聚集效益越强,其聚集的人才就越多、功能就越多样化、中心地理论中发展的核心地位就越明显。

小白楼CBD逐渐成为天津市的成熟的中央商务区,聚集效益越来越明显,成功的规划设计也赋予了它多样化的功能。建设中还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功能下的配套设施建设。聚集性越强,所需的各项配套设施就应更加的完善,尤其是CBD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其配套设施绝对不容忽视。

3 CBD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负面影响

3.1 影响城市小气候,加剧热岛效应

在我国,现代的大都市往往是人口不断增加、建筑密度逐渐加大的状况,尤其是天津市这样一个特大城市,核心地段的集聚效益更加突出。

集聚效益有利于城市集约利用土地,但是其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小气候。由于CBD地区建筑密度大、建筑高度高,其空调数量、照明强度等都会增大,用电需求量也会增加,必然导致能源的消耗加剧,加上机动车数量增加,其排放尾气必然也随之增加,这些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改变城市原有的热平衡,使该地区热岛效应加剧,城市的小气候受到严重影响。

3.2 加重环境污染,恶化生态环境

CBD高层建筑群对地区风场结构和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会产生强烈影响。这些建筑在其自身周围形成较强气流,使周边地区所受风荷载加大,在某些地段形成的强风甚至危及行人安全。而无风或微风情况下,高层建筑群会阻碍空气流动,降低大气的通风自净能力。

人口的高度密集必然导致生产活动的过度集中,必然产生更多的生产和生活废弃物,使得该地区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也较之其他地区更为严重。

现代建筑的建筑外部装饰常使用玻璃或反光材料,使得光污染十分严重。高层建筑使得日照间距减小、日照时间缩短,这些都会导致建筑物的天然采光能力降低,不利于居民长期的生活和工作。

3.3 交通压力增大,行程时间增加

CBD的优势来源于它的聚集效益,聚集意味着更多的人流和交通流,而这一直是天津市这样的特大城市所面临的难题。

天津市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城市的主要职能,使得城市的道路体系一直以来都是自由的布局形式,没有传统的方格道路网体系,再加上近年来城市人口的与日俱增,城市的道路交通压力一直都很大。

由于持续的高密度开发状态,小白楼地区呈现明显的向心交通特征,使其原本交通基础设施就相对薄弱的小白楼地区的交通压力更加明显。过高比例的穿越通、缺少大运量的公共交通,也加重了CBD的交通压力。由于交通压力大,不同地区的人到达这里的行程时间都会有所增加,导致路程时间大于正常值,致使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下降。

3.4 影响城市文脉,改变城市风貌

城市CBD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聚集区,人口的集聚和大体量建筑的过度集中,不仅会消耗更多的能源,还会影响地区的城市景观风貌。大体量、超高度建筑的一味集中,会导致地区形象单一,使得城市肌理遭到破坏,建筑缺乏协调感,色彩和风格缺乏设计,城市景观风貌单一甚至破坏。

3.5 造成地面沉降,构成安全隐患

CBD是高层建筑密度最高的地区。高层建筑要求深基础施工,对施工的质量要求很高,而且为了降低地下水水位,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大面积地下水水位降低。如果场地周边地基土质不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周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诱发城市地质灾害,危及自身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4 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措施

4.1 合理规划用地,调整建筑布局

天津市的CBD应该从城市规划的层面把握和调整城市用地布局,控制地区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调控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筑密度较高的地区,可以提高建筑的高度来提升容积率;对于层高过高的地区,可以适当降低新建建筑的建筑高度。

合理安排建筑的布局,在一定的条件下建设公共开放空间,调节地区的小气候,降低CBD地区的热岛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对建筑的风环境影响的评估,可以采用风洞物理模拟试验对建筑建成前和建成后的风场以及大气通风自净能力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4.2 完善道路系统,优化交通组织

完善CBD及周边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明确的主次干道和支线道路,对交通压力大的道路,可以适当的采用交通疏导、限制部分车辆通行和时间控制等措施引导交通流,逐层逐级的缓解交通压力。改变以往传统的平面交通的形式,加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建设立体交通系统,合理的组织交通以缓解交通压力。

大力贯彻公交优先政策,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对部分地区可开辟或建设公交专用车道,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建设BRT系统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对人口集中、商业活动密集的地区可限制机动车辆的行驶,鼓励各种形式的步行交通。

4.3 继承城市历史,塑造地域特色

天津市的CBD一定要在尊重历史、继承传统、塑造特色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极具地域特点的地标性中央商务区。小白楼CBD中租界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遗址是其他地区鲜有的,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挖掘其历史价值和商业价值。

CBD的景观风貌设计,应采取分段策略,根据不同的特点确定景观分区,进行主题性的城市设计研究和引导,协调好高与低、紧密与松散、围合与开敞的相互关系,形成兼容并蓄、和谐有序的地域景观特色。

4.4 加强灾害预警,提升防范力度

CBD的高层建筑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安全性高的材料,保证建筑本身的安全性。在高层建筑深基础和深基坑的施工中,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减少抽取地下水对地质基础的不利影响,加强对地面沉降的监测。建立一套高层建筑的防灾救灾方案,加强灾害前的预警,降低灾害损失的风险。

上一篇: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 下一篇:诌议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