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在本科实习护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27 06:25:47

导师制在本科实习护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导师制因其独特的教学模式正被逐步引入到高校教育中。本文结合自身实践模式,探讨导师制在本科实习护生职业生涯管理中的研究方法及优点,对护理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导师制; 本科实习护生; 职业生涯规划

导师制是指师生间定期进行小规模的甚至是一对一的面对面学术交流的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因其在过去的800年,两所院校用此模式培养出无数社会精英而被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的高校仿效[1]。进入21世纪后,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高校开始在部分院系尝试本科生导师制[2]。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负责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进行学习、研究及发展方面的指导[3]。为了探讨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模式,笔者将导师制引入到本科实习护生(以下简称护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中,希望能取得组织和个人的双赢,现报道如下。

1 导师的选择

由医院分管教学组的护理部主任在全院带教老师中选取7名资深的辅导老师组成辅导导师组,导师入选条件:从事临床带教5年以上,专业操作技术过硬;本科以上学历,取得护师职称,理论知识扎实;年龄

2 具体做法

2.1 导师职责 郑芳等[4]研究国外导师指导得出合理的师生比是形成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故本研究中1名导师最多负责实验组的5名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制,负责学生日常职业指导,检查学生的职业生涯成长手册,并根据自身特点随时进行督导、纠偏,填写共同成长手册。

2.2 指导内容 护生职业生涯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加查阅文献得出护生职业生涯教育辅导应该分阶段、分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步骤为方向,帮助实习护生开展职业辅导,具体内容及做法如下。

2.2.1 实习前一周 在此时期护生主要是对医院环境的了解即职业探索,导师主要进行职业的唤醒,让护生了解护理职业的由来、现在、未来的发展,帮助护生认识护理职业,介绍实习前的注意事项及医院的相关环境介绍,辅导是以导师组成团队分别进行讲解,辅导形式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咨询为辅。

2.2.2 实习一个月 此阶段护生对护理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迫切需要了解“我是谁”,此时导师主要是对自己负责的护生用职业测评工具(职业兴趣测评、MBTI人格测试、卡特尔16PF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职业能力测评)等测评护生的自我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帮助护生认知自我,同时将测评结果加入护生职业生涯档案内,辅导形式为一对一测试加分析指导。

2.2.3 实习三个月 导师此期主要是用SWOT分析护生的优劣势,和护生共同制定目标,并把目标细化到月日,让护生明白“我要到哪里去”导师负责监督纠偏。除此之外,在这一阶段根据前期调查显示,护生在此阶段最易出现职业疲倦,导师一个人负责学生全部职业规划有些不全面,护生出现疲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1)技术薄弱,受到挫折,根据此原因,给护生开放了护理操作实验室,除导师外配有专门的辅导老师指导;(2)可能由于接触护理职业后当初理想职业产生偏差,针对这一原因,联系了心理教研室的老师,定时、定点、给学生提供心理指导,帮组导师和学生共同解决。

2.2.4 实习五个月 此阶段对于本科护生来说面临考研及实习双重压力,最大的问题主要是时间的调节及心理问题的调试。此阶段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前期的测试加上目标的实施再次确定学生的职业目标,导师的主要是职责是疏解加纠偏。辅导形式为团体辅导为主,在辅导过程中加入心理资本的着重介绍,让护生学会在以后的职业规划中出现心理问题时,会运用职业规划的相关方法进行调节,辅导主要是以团体辅导为主,要求导师全程参与,并在辅导过程以及辅导后全面记录了解学生反应。

2.2.5 实习结束时 对于护生来说经过一年的职业生涯教育以及职业选择,最迫切的需要是自己如何进行职业选择、面试的技巧等,针对这一系列要求,要求导师学生双方都以幻灯形式展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组主要以经验介绍为主,学生则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为主,邀请相关职业规划指导师与导师一起组成专家组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估,给予合理性的建议。此期对于护生来说更多的是希望掌握更多的面试技巧及经验,针对此把导师组成面试团队对实验组的同学进行模拟面试,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

3 导师制度优点

3.1 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护生认识职业环境 职业规划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5]。护理本身就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对于大多数护生来说,对护理的认识仅限于来自学校及一些影像的理论资料,最缺乏的也是最迫切需要的是相关实践经验。而且据相关报道,护生希望导师指导的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指导[1]。实施导师制后,护生可以直接和导师进行了解,同时和其他咨询人员相比,护理专业人员对护理职业有很明确的认识,也知道护理职业发展的前景及方向,更明确作为一名护理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护理职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目标明确后能够帮助护生在日常的实习中更精准地进行学习和参考,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帮助护生及早认识护理就业环境。

3.2 导师制具有全程性、连贯性、个性化的优点 相对于其他职业教育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与发展性要求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提供全程化的指导[6]。与以往文献报道的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导师制在护生一进入实习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一直到学生返校,保证了学校职业教育的延续性,以及职业教育的全程性,加上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采取课程教学模式,护生先学习3~4年的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再安排1年的临床实习[7],又因现阶段学校未与实习医院结合,出现了辅导老师的缺乏,而导师制却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另外因导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其组内的护生见面,导师对护生的了解更为全面,这样护生无论是发生学习还是心理方面的变化都能够及时了解和纠正,及时纠正一些护生实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念或方法上的失误,避免再次发生。也可以根据护生的个人特质提出个性化的指导,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提出针对性的个人辅导。

3.3 导师制的实施是留住高级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职业生涯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咨询者与教育者进行互动的教育,在实施导师制后,导师本身也需要对自我的职业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管理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在不断的讲解及授课过程中,自我价值得以不断展现,对护理职业的满意度也随之上升。对学生而言实习期是其职业的探索期,从职业能力来说,经历了操作技术的陌生到熟练的过程,增加了职业自信,导师的规范操作、思想认识、个人魅力又在无形之中,促进了护生各种职业观念的树立和形成,促进了护生正常的身心发展,使的越来越多的护生愿意把护理作为奋斗的理想职业而不是一种生存的职业。

4 小结与建议

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我国护理教育来说可以说是一项新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盲区,缺乏相关的制定和规范考评机制、监督机制、宣传交流制度、激励与经费支持机制[8],加上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门新引进的大学生教育,不同的学者都在探讨其教育模式,将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到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起到了个性化、全程化、专业化的指导,需要在参考国外的基础上加入本国国情,以及相关专业的特征性,争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适用的模式,以便开启更多学生和老师交流之门,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现行护理的教育多增加了一种教学模式,留住了越来越多的高级护理人才,促进了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雁翎,周志刚.学院传统与牛桥导师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6):46-48.

[2]陈艾东,付夏,徐文科,等.药学专业实习生导师制带教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76-378.

[3]王裕玲,金瑞华,郑洁.护理本科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需求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3):605-607.

[4]郑芳.本科导师制的国际经验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2(6):694-696.

[5]蒋豪,尹雪鸿.大学生职业规划导师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理论,2012,25(10):192-193.

[6]尹娟.导师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1,1(5):120-121.

[7]王爱红.实习护生基础护理技能规范性掌握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8,25(12A):36-37.

[8]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6):84-86.

(收稿日期:2013-05-07) (本文编辑:陈丹云)

上一篇:器官移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