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叶云南松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

时间:2022-03-27 03:36:0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叶云南松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

摘要:以细叶云南松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赤霉素(GA3)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叶云南松种子发芽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长调节剂对于细叶云南松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同时也发现有几个处理对种子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细叶云南松;种子发芽指标;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图分类号:S791.257;S722.14;S4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05

Abstract: By taking seeds of Pinus yunnanensi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using L9(34) orthogonal test design, 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indole butyric acid (IBA),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 gibberellin (GA3) Egeria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potential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kinds of growth regulators have few impacts on seed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germination index of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Meanwhile, Several treatments are also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on seed germination.

Key words: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seed germination index; plant growth regulator

1细叶云南松简介

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tenuifolia Cheng et Law),属于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是云南松的原种从中亚热带温凉气候的云南高原向东迁移,适应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的一个变种[1]。云南松在其分布中心叶比较粗长,不下垂或微下垂,而在东南部红水河流域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降低,气候炎热,当地的云南松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针叶变得细柔下垂,成为该地区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针叶内2个维管束有合并成单维管束的趋势,是次生性状,与单维管束松亚属并非同源,这就是细叶云南松[2]。细叶云南松广泛分布在南盘江下游两岸海拔300~1 600 m的丘陵山地,常常构成大面积的天然森林,群落类型多种多样,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所在地的气候、地貌、土壤和人为生产活动特别是垦殖和烧山的影响有密切的联系[3]。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来源

供试的细叶云南松种子为2014年12月从广西国有雅长林场采集回来的新鲜种子,放在通风荫凉条件下自然干燥,经过脱水处理后,保存于冰箱5℃温度环境下备用。

2.2试验设计与方法

随机称取48 g细叶云南松种子,于0.5% KMnO4溶液中消毒浸泡30 min后,用蒸馏水反复数次洗净晾干,试验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共9个处理,每处理50粒种子,3次重复,对正交试验各处理(1~9)溶液进行配制,配制完处理液后同时放入种子,在室温下浸泡12 h,待种子吸胀后,用蒸馏水冲洗3~4次后均匀铺在垫有滤纸的发芽盒上,放入光照培养箱培养。生长调节剂浓度及处理见表1所示。

种子培养条件:培养采用 2 个时段模拟种子自然发芽条件,分别为:14 h(温度 25 ℃、光照为3 000 lx) ,10 h(温度 21℃ 、无光照)。

种子培养过程记录:制取种子发芽记录表,从置床之日(置床当日为第一天)起每天观测1次,同时及时补充水分,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以发芽种子的胚根长度等于种子长度为种子萌发的标准,于每天中午12∶00 记录发芽数,在发芽末期以连续3 d发芽粒数平均不足供测种子总数的1 %作为结束试验的标准。

3结果与分析

发芽势是反映种子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计算播种量的因子之一。在发芽率相同时,发芽势高的种子,说明种子生命力强,在圃地的播种发芽率较高,播种后幼苗出土正常,而种子的发芽指数高低也是种子活力的一项重要指标[4]。各种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发芽势=到达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指数= ∑GtDt

式中:Gt―第t天的发芽数; Dt―相应的发芽天数。

平均发芽速= ∑D・N∑N

式中:D―从置床起算的天数;N―相应各天的发芽粒数。

通过将本试验的细叶云南松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整合分析可以发现,处理3和处理7的发芽势和平均发芽速高于对照组,分别高出9 个百分点和0.7,其中在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2个指标中,处理3、处理7和处理4的值均高于对照组,这与发芽势指标中,处理3和处理7都高于处理1(对照组)部分相似,分别为48%和47%(表2)。从这3个种子发芽的生长指标可以看出,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这几个处理较能促进种子的发芽生长。而3个反应种子发芽的生长指标中,与处理1(对照组)相比,处理6的值均为最低,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速分别低出30个百分点、3.6、1.3,说明在无外源赤霉素处理,而较高浓度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会显著抑制本实验中种子的发芽。

通过对表2的数据分析,由各组的极差R值可知,试验中对细叶云南松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均为: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赤霉素(GA3);试验处理中种子的最高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处理3的48%和处理4的4.8,3种生长调节剂对促进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的最优水平组合都为:A1B1C3,这与影响种子发芽率的生长调节剂水平和组合相一致,即最大的因素都为萘乙酸,试验中最能促进其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外源生长调节剂也都为赤霉素。而试验中,对细叶云南松种子平均发芽速主要影响因素为:赤霉素(GA3),其次为萘乙酸(NAA),再次为吲哚丁酸(IBA),说明赤霉素对种子的发芽速有促进效果。

对试验结果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3)可知,IBA、NAA、GA3 3种生长调节剂对细叶云南松种子发芽势影响程度为:IBA>NAA>GA3,然而,吲哚丁酸对种子发芽影响的F值为1.48,小于0.0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吲哚丁酸包括萘乙酸和赤霉素均对细叶云南松种子的发芽势无显著影响。

由试验结果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4)可知,IBA、NAA、GA3 3种生长调节剂对细叶云南松种子发芽指数影响与试验结果进行的直观分析相一致,均为:NAA>IBA>GA3,然而,萘乙酸对种子发芽影响的F值为1.61,小于0.05显著性水平下的19.0,说明萘乙酸包括赤霉素和吲哚丁酸均对细叶云南松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

由试验结果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5)可知,IBA、NAA、GA3对细叶云南松种子平均发芽速影响程度为:GA3>NAA>IBA,然而,赤霉素对种子发芽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

4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进行整合统计分析可知,3种生长调节剂对细叶云南松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同时也发现有几个处理对种子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相似的植物或许也有抑制作用,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细叶云南松种子提高萌发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虽然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下细叶云南松种子的萌发影响进行研究,但试验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吴达武,罗应金,詹先泽.月亮山细叶云南松林调查初报[J].贵州林业科技,1994,22(3):31-33.

[2]金振洲,彭鉴.云南松[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王献溥.广西细叶云南松群系的初步研究[J].植物研究,1987,7(1):28-31.

[4]陶玉祥.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J].种子科技,2012,30(1):37-38.

上一篇:部分农村地区离婚率已高于城市 下一篇:高中地理(人教版)新教材示意图类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