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终于成真的日子

时间:2022-03-27 11:45:24

童话终于成真的日子

凌晨4点钟,一个医生推着在几十家媒体记者镜头前微笑着的小欣月,从国旗护卫队的营房出发,向南500米走过天安门城楼,穿过广场地下通道,在距离即将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仅30米的地方站定,等待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升起。

这是真的心愿、真的企盼和真的祝福。那一瞬间,人们在国歌声中享受着北京的晨风,珍藏着眼前这位8岁小女孩最灿烂的笑和生命中一个最真实的童话。

“欣月童话”于3月17日见报后,读者报名参与“说谎”者与日俱增,从3月17日到3月20日,人数一下子增加到2000余人,其中各大高校的学生准备“组团”说谎的人占多数。人太多,恐怕言多,而言多必失。怎么办?3月20日晚,热线新闻部5名记者立即召开紧急会议。

陶彬是此篇稿件的首发记者,所以,欣月一家人的“北京”圆梦途中,陶彬作为贴身随行记者一路陪同欣月。

3月22日那天,谁都知道这是个模拟的北京天安门升旗现场,只有欣月不知。

热线新闻部的五位“将军”手牵手,游走在2000多人的队伍中,他们一路上按照计划及时传递着彼此的消息,让彼此的进展情况及时获得传递。即使这样还是生出了许多“险情”,例如原本给欣月设定的时钟是凌晨1点钟,可是一位热心参与者还是不小心问了一下欣月“你早上吃饭了吗?”一位记者赶忙打个圆场,或许欣月一路上一直沉醉于“国旗”中,或许她根本没有听到这句话,反正接下来她就仔细听着“导游”讲北京故事。

总体上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就在国歌奏响的时候,在公关学校操场上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起时,就在小欣月微笑着沉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梦中时,她的小手艰难举起,举到眉间,向着五星红旗敬了一个庄严的队礼时,在场的2000余人的热泪几乎同一瞬间真诚流淌。圆满的结局,让城市晚报的五位“将军”难抑真情泪水。这一刻,一直自称可以当作一座城墙阻挡千军万马的五位“将军”一同坠入泪海。

圆梦,让一个8岁的孩子“第二次”微笑。

那一天,事情按计划进展得非常顺利,升旗那天,我头一次看到热线新闻部五位同仁齐刷刷地哭了。

为了圆上那个梦,他们的心被拉瘦成一根不寒而栗的弦,当2000余人用爱拨动琴弦时,他们知道终于帮这孩子在生命即将流逝前完成了她心中最美丽的夙愿。那一天,他们的心紧张得不行;那一刻,他们的心随五星红旗一起舒展,微笑。

接下来,就在欣月手术成功之后,一次想带欣月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的计划瞬间成了全国各地媒体角逐的目标。2006年4月29日,城市晚报特派北京的两名记者及时反馈消息,欣月随时可以出院,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正准备为小欣月操办一场真正的“升旗仪式”。既然是这样,城市晚报记者一定要“参加”。因为记者一直想带欣月看一次真正的升旗仪式,总不能让这个已成形的计划转身“送人”。于是记者又在北京留了一天,而此时记者突然听说这个由《新闻联播》操刀执行的原定于5月1日的看升旗计划已改到了5月8日。记者当日返回长春,决定5月7日再赴北京。当记者5月7日再来北京时,计划再变,因相关部门休息,记者无法搞到进入天安门广场国旗围栏里的准入证。

火烧眉毛了,该咋办呢?5月7日,本报驻京记者紧急连线北京国旗护卫队,指导员杨胜利说,他们也想带小欣月看升旗,但听说《新闻联播》已经与相关部门打好招呼,而且此间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分局将全程陪护。如何扭转局势?当即,记者再次返回北京三博医院,将此消息转告给春,无疑由国旗护卫队战士带着欣月看升旗更有意义,欣月一直想摸摸叔叔的帽子,仅从这点上,就应该选择由国旗护卫队战士带着看升旗这条路,这也符合小欣月最初的愿望。经过分析,春立即改变主意,将原定8日由《新闻联播》带队的看升旗计划改到9日,并由城市晚报全程操办。

那一天,小欣月带着她一如往常的微笑,坐在轮椅上,三博医院的周医生推着小欣月从国旗护卫队的营房出发,穿过天安门,走过地下通道,小欣月感受着北京暖洋洋的晨风。“欣月,这是第几次来北京了?”放下手中镜头的媒体记者们都在问同样的问题。“第二次。”小欣月认真回答着同样的问题。这个孩子太童真了。

长春向南――祖国的首都――这里距离第一次升旗的地点真的有一千里,在这里,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对于期待奇迹出现并在心中千遍万遍为这孩子祈祷的好心人来说,第一次和第二次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真的,真的谎言和真的童话。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热线新闻采编的冷思考 下一篇:付费电视的价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