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加快推进“新工业革命”刻不容缓

时间:2022-03-27 10:33:21

江苏加快推进“新工业革命”刻不容缓

当前,生产材料、制造工艺以及绿色能源技术等一系列重大关联技术的融合突破预示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初现端倪。伴随着3D打印机、人工智能等现代装备和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新工业革命必将极大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江苏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蓄势待发的历史性机遇,主动作为、提前布局,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

一、新工业革命的变革特点

从新工业革命的供给基础来看,蓬勃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科技,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形成产业能力和规模市场,为产业变革提供强大的动力。与历次工业革命一样,新的工业革命将促进经济活动效率大幅跃迁,使整个生产体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从而导致产业竞争优势基础的重构和国际分工格局的深刻变革。

新工业革命将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这次工业革命在技术发展层面会以新材料复合化、纳米化,生产制造快速成型,生产系统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与此同时,生产方式也会出现相应的重大转变,既突破福特模式下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也区别于高成本的个性化定制。主要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在生产过程中强化产品内部结构的标准化,以零部件的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同时增加顾客可感知的外部结构的多样化,以多元化外部构造来满足个性化需求。二是刚性生产系统转向可重构制造系统。以重排、重复利用和更新系统组态或子系统的方式,实现快速调试以及制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灵活性以及突出的生产能力。三是工厂化生产转向社会化生产。除必要的实物生产资料和产品外,生产组织中的各环节可无限细分,借助丰富的产品设计程序和模版,搭配社区网络媒体的扩散效应以及用户之间的互动机制,创新者转变为制造者的成本迅速降低。

新工业革命将促进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为适应全新生产方式,无论是产业内部还是产业之间,都呈现出发展方式的新变化趋势。一是产业组织网络化。在新的数字化生产技术的促进下,企业间以网络方式跨越边界与环境紧密联系,将成为最普遍的现象。通过互联网的协同制造,产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改变,触角遍布市场的各个角落。二是产业边界模糊化。产业生产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转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发明和制造过程充分整合,使制造业和信息高科技等智能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分工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三是产业集群虚拟化。借助发达的信息、通信手段以及网络平台,产业集群的集聚范围、内容和形式将快速变化,传统的地理集聚的空间约束正被逐渐突破,并形成网络意义上的集聚。这一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内部组织形式,众多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户将借由虚拟产业集群突破资源困境,从而以低制造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而获得成长。四是产业竞争差异化。一方面,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成为竞争焦点。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改变生产工序和工艺,灵活地生产多种产品,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和过程高柔性,进而赢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成为核心竞争资源。新的工业革命是对劳动力的解放,与此同时又提高了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二、新工业革命对全球分工体系的重塑

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下,当前脱胎于制造业“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时代的国际分工体系将可能被扬弃,取而代之的新国际分工可能更有助于发达国家重获制造业竞争优势。

新工业革命将重塑国家间比较优势。由于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来源不再是同质产品的低价格竞争,而是通过更灵活、更经济的新制造装备生产更具个性化的、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中国家通过低要素成本大规模生产同质产品的既有比较优势将可能丧失。同时,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的新型装备是实现终端产品“大规模定制”的基础,而这些新型制造装备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更符合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比较优势,而且强化了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导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世界产业体系将被进一步固化。

新工业革命将重塑二、三产业关系。由于制造业的生产制造主要由高效率、高智能的新型装备完成,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业将成为制造业的主要业态,制造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将是研发、设计、IT、物流和市场营销等,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及时对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反应,要求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更为深度的融合,包括空间上更为集中,体现为二、三产业的界线模糊化。

新工业革命将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随着国家间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也必将随之改变。一方面,当发达国家重新获得生产制造环节的比较优势,曾经为寻找更低成本要素而从发达国家转出的生产活动有可能重新回流至发达国家,制造业重心可能再次向发达国家偏移;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技术、资本和市场等先发优势,将更有可能成为新型装备、新材料的主要提供商。在此趋势下,发达国家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主要新型装备产品和新材料的主要生产国和控制国,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强。另外,由于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度更高,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业领域内的领先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新工业革命对江苏产业发展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凭借低成本的要素供给、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不断积累的技术能力,逐渐确立了制造业大省的地位。但是在未来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来自发达国家高端压制和发展中国家低端承接的“双向挤压”对江苏省工业构成严峻挑战。

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的速度有所加快。当前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产业转移至低要素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完成简单、重复性的生产任务,进入门槛较低。这一模式在新的工业革命中将难以为继。生产制造环节由更多、更高效、更智能的资本品和装备产品参与,不仅完成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还完成更为灵活、更为精密的任务,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更高,这也是制造业回流至发达国家的重要驱动因素。

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难度不断加大。发达国家凭借领先的基础研究能力、强大的高新技术和创新优势,率先抢占先进制造业制高点,加紧从技术、标准、规则和市场等方面设置门槛,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相关专业服务业向发达国家进一步集中,发达国家更有可能享受国家间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红利”,而江苏制造业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旧疾”有进一步恶化之虞。

利用外资获取科技溢出的机会逐步减少。新的工业革命使得制造业中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生产者要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会使过去为追逐低要素成本外移到江苏的制造业资本发生“回流”。发达国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投资及税收优惠政策,吸引高端制造企业回归,也使江苏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来获取高科技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变得越来越难。

既有产业比较优势丧失之忧逐渐显现。如果未来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快速成熟,将大大降低包括资金、劳动力、以及包装和配送等其他环节投入的各项生产成本,大规模生产的装配线和完善的供应链、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将趋于下降。如果我们不能在技术创新进步和制度效率提升方面取得大突破,那么江苏作为世界制造业重要基地的优势将被逐渐削弱。

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新的产业发展趋势下,大部分生产工作将由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系统完成,从事制造行业的低技能劳动力人数将大幅下降,高技能的专业服务提供者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显然,一方面是知识技能层次偏低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知识型员工供不应求制约经济发展,这使得江苏长期以来的大规模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

四、以全新视野率先谋划和布局产业发展

江苏是工业大省,也是制造业强省。但是企业在传统工业领域中的竞争优势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原有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我们必须主动抓住历史性机遇,提前布局、有所作为。

把产业转型升级与新的工业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宣传普及新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扩大影响,营造氛围。特别要加强对政府部门领导尤其是高级领导、企业家的学习和培训,使其准确判断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为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工业革命紧密结合提供理念支撑;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中应以此为契机,立足科教和制造业优势,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层次来布局和推动江苏产业向高端发展,逐步将现有的追求传统产业规模扩张的“规模赶超型”取向,改革为鼓励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创新驱动型”导向。

以新的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融入新的工业革命。要通过自主创新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引领产业尽快融入新的工业革命,加快突破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为江苏工业革命做好技术准备。一要千方百计引进、学习、吸收和掌握当今世界能够引领新工业革命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突破关键技术并尽快产业化。二要鼓励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深入分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围绕最终需求,适当超前考虑,加大研发力度,力争站到技术发展最前沿。三要不断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研发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新产品广泛应用。四要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把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抢占新工业革命下的全球市场制高点。“大规模定制”要求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应充分利用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双“提升”的有利条件,将“大规模定制”与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启动“内需”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要利用好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继续在研发力量、技术层次和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贴近市场需求,开发先进、适用、优质产品来赢得全球市场。要通过应用示范、用户体验和会展等形式提升用户对未来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培育潜在的市场消费群体。

提供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支撑。要加快大规模培养知识技能型员工。新一轮工业革命要求先进制造技术及其配套服务的研发人员能够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而且对生产现场的工人提出了由简单劳动向技能型劳动和知识型劳动提升的要求。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加快培养能驾驭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各类人才。要加快造就高素质管理人才。要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需要,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大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特别要造就一批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要加快教育改革。增强高等教育学科设置调整的灵活度,及时根据未来产业对设计、IT、营销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不断创新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新工业革命带来的不是单一政策的调整,而是系统性的变革,这种系统性变革要求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从而加快推进工业强省进程。一要积极推动政府转型。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在以个性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新市场中,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角色,不断优化政府职能,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完善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引导,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特别是风险投资应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创新,形成小企业纷纷创新的浓厚氛围。整合现有科研资源,形成工业共性技术的联合研究开发体系。建立面向应用需求的科技评价制度,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要完善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促使美国最先形成汽车产业、能源产业、半导体、互联网、软件和通讯产业的必要条件就是成熟完备的专利制度。我们必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为江苏产业发展加快融入新工业革命所需的核心技术、专利和创造力提供制度保障。

(刘俊: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张勇:华东石油局南京建设工程中心)

上一篇:专给好莱坞找碴的北京女孩 下一篇:科学跨越中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