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课堂学生参与度较小问题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3-27 02:01:17

高中新课改课堂学生参与度较小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省高中新课改已于2010年秋季全面推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指出,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的人”。 这就要求新课改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发展,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形式多样的新课程课堂活动,确实让学生们热情高涨,耳目一新。但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新的课堂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较多,而参与活动的总是少部分个性张扬、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即“精英展示”;部分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他们常常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还有一部分同学自身基础较差,自制能力不强,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随随便便,自己不学又不影响别人,分到组里是包袱,影响小组得分,在合作学习时,自己好像是个局外人,他们讨论他们的,与我无关,而且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严重。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保证较广的参与面与较深的参与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

一、学生参与面较小参与度不高的原因

1.教师的角色没有转变,放任自流、缺少主导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改以后,历史教材的编写和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变成了现在的专题史。其内容的涉及面较广、时间跨度过大、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一节课45分钟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尤其像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许多章节教师自身理解起来难度都较大,更不要说知识储备量本身就较小的学生了。新教材的内容好似压缩的太空饼干,再加上学生初中知识的“肤浅”,前后内容无法衔接。因此在课改的实践中就出现了拼命赶进度的现象,使得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也无法开展,一节课基本上就成了“一言堂”、“满堂灌”,由于设计不连贯,组织不周密,缺乏吸引力,对学生小组合作的规则要求不明确,小组合作时,时常出现看似非常热闹,其实十分混乱的场面。

2.学习小组的编排与组织不够科学

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研究,小组成员不具备合作的倾向性和凝聚力,合作学习难以实现深层次的交流与碰撞。小组合作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学习限于简单化、形式化。在课改的具体过程中,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更多的表现形式往往就是要求前排几名学生转过身来和后排几名学生临时凑成一个小组,这样的学习小组由教师统一规定小组成员,常常出现不顾及他人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个性差异因素,造成组际间的不均衡,形成组间不平等的竞争机制,违背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3.小组成员间缺少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技能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听教师的讲解,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差。尤其是高中历史教材的重大变化,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陷:①缺少组内合作的能力。他们往往是针对有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之后就没事了,对其他同学的回答缺乏兴趣,不能做到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也就无法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与补充,当然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②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他们在交流中不会合理分工,往往为了一点点小小得失而产生矛盾。因而,在合作交流时,时常还会产生争议,使得教师不得不又重新讲解,从而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③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调节能力不够,学习气氛过温或过火,学生的学习层次也较低,学习效率不高。④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好多同学都是被动的而非主动参与。⑤小组成员内部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思想交流,大多比较肤浅。

二、学生全员参与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

在合作学习中,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一个问题时,组内成员在经过思考、讨论、质疑、辩论、请教老师和同学,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那些理解、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一些不懂的问题通过向其他成员请教能很好地解决,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他们的集体观念。

2.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改模式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新课改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型合作学习模式下,师生之间已经形成平等交流和互动的关系。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监督者、引路者、或顾问。对教师而言,由于合作学习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非常熟悉和了解,为了更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查阅书籍、上网搜寻、相互探讨等方式都是常见的,无形中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锻炼了能力,还提高了自身素质。除此之外,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谐民主的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合作学习的过程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虽然合作意识强调的是合作,其实在培养竞争意识方面也是很有用的。因为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得小组与小组间在合作学习中的评价体系面前,为了争先,展开竞争。这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长期坚持下去,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这种竞争意识尤为突出。

4.有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

合作学习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交流的主体,改变了以往单向交流的现象,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助互帮,形成良好的心里素质,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对策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下一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