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尔,谁的主场

时间:2022-03-26 11:37:18

5月是香港的雨季,灰暗而生猛的天色,时不时倾盆而至的大雨,让这个城市的地域特色更醒目:繁华热闹之下,弥漫一股世俗的阴湿气味,熙攘的人群带着汗气匆匆而过,冷静客套却没什么温度。

在这个世界瞩目的远东自由港里,三种产业:银行、地产,以及银行地产的延伸行业依然蓬勃不息。根据2014年5月的香港经济报告,香港楼价与收入比率仍属亚洲区内最高。而有关税和自由贸易优势带来的艺术品交易潮流仍经久不衰。

曾经被嘲笑为“文化沙漠”的香港,在2007年,因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举办而逐渐成为了亚洲艺术交易重地。多年经营之下,ART HK终于树立其香港作为国际艺术大卖场的口碑。2011年7月,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母公司MCH瑞士展览(巴塞尔)有限公司收购了主办Art HK的亚洲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六成股份,据称2014年,MCH有极大可能继续收购余下的四成股份。赶在“七年之痒”之前,将已近瓶颈的ART HK顺利出手,可谓明智之举―毕竟在没有一流画廊、艺术家和艺术院校的香港,仅仅靠时尚力量和貌似国际化的交易卖场很难持续吸引交易商和藏家―而接棒香港以至全亚洲的头号艺术盛事的Art Basel,在展事管理和策展体系无疑更加成熟,让国际藏家和艺术机构有更广阔的途径来认识亚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和艺术家。这对重新开启香港艺术展会的发展大有裨益。

成本、收获,没有赔本的买卖

更大的收获意味着更大的付出。要进入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每个画廊真金白银不少花,最小的30平米展位租金近2万美金,虽然相比瑞士巴塞尔以欧元计算相对便宜了些,但加上运输、保险、人员、布展这些其他花费,稍大型的画廊在几天内的成本高达100万人民币。即使这样,要获得入选资格还要挤破头,申请参与此展区的艺廊必须最少经营三年或以上,评选委员经常用上一星期时间仔细研究每个艺廊的申请,评选过程既漫长又充满压力。展会每年还对画廊申请重新审核,不论是曾经参展或是首次申请,必须通过同样严格审核程序。也就是说,历史多悠久、成就多辉煌的大画廊,都可能在申请过程中随时出局。而那些画廊新秀们,则更难把握自己在展会中所处的位置和单元,提交怎样的策展方案更合适展会口味成了最难掌握的问题。

这一切困难都挡不住画廊蜂拥而至,入选巴塞尔―不管是瑞士、迈阿密还是香港,都是一份值得炫耀的荣誉,而2014年一些曾出现在去年展会上的国内老牌画廊被问及落选理由时,则带着一些无可奈何的推脱之意。而另一面得以晋升级别的画廊和新入选的画廊则异常高调喜不自胜―虽然他们可能被安排在并不显眼的后排展位上。毕竟对画廊来说,销售成绩才是其参与的动力。正如国内画廊挤破头的要到Frieze 和巴塞尔艺博会一样,无非是因为推动力大、影响大、卖得好。

相对于2013年初试水的第一届香港巴塞尔,第二届巴塞尔东家对整体策划的把握更加成熟,也更加兼顾亚洲本土的情况。39个国家及地区共245家画廊中,多次参加艺博会的画廊占很高比例。在国内鏖战多年的画廊,AYE画廊、Boers-Li画廊、北京现在画廊、北京公社、沪申画廊、长征空间、麦勒画廊、佩斯北京、香格纳画廊、唐人画廊、维他命空间,以及外国人在中国国内的画廊如Hadrien de Montferrand、James Cohan、三潴画廊以及索卡、大未来林舍、耿画廊三间台湾画廊都有参加。在“本土”、“本地化”争论之下,巴塞尔主办方依然照顾着香港本土画廊的情绪,今年号称有24家在香港开业画廊参与,占参展总数的十分之一,但细细看来,去掉国际画廊在香港分支机构,真正香港本土的画廊只有14个。而本来就不丰富的香港艺术家资源也在画廊竞争里流失――香港本地具国际知名度的年轻艺术家李杰的作品同时被三四家画廊,VIP预展日成交的作品就是被日本的Shugo Arts画廊卖出。本土画廊自然地有点儿清高地不愿提及生意好坏,用越来越“没人关心艺术本身”来解释门厅冷落,可拜托,艺博会本质上就是一场华丽的招牌下“金钱交易”,不谈钱还怎么做朋友?

国际、本土,到底是谁的口味

“国际”与“本土”,是香港这个夹心饼干样的贸易口岸永远摆脱不了的话题。消费金字塔的终极是买家,前往香港巴塞尔的藏家口味决定了画廊和艺术家参展作品的倾向。不过第二届香港巴塞尔的藏家构成,虽然不乏一掷千金买下15件作品的藏家郑志刚这样的富豪,但整体上的藏家数量和品味仍然难以确定,这样各画廊也难以把握方向。可以看到的是,位居展厅最前端的国际大牌画廊把自己存货每样都带来一点儿,当Anish Kapoor、Jullan Ople、Gerhard Richter、Richard Serra,这些高逼格大师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不同画廊时,审美疲劳和心理价位的贬值是不可避免的。像赫斯特独一无二的“中国订制”,安迪・沃霍尔的中国人物这样的作品又带着明确投其所好的、令人不快的味道。这也难怪,紧接着6月份巴塞尔母国瑞士的Art Basel即将举行,很多画廊疲于奔命两个展事,自然不可能将“镇馆之宝”拿来香港,大牌画廊敷衍了事的情绪溢于言表,难怪有评论称他们是来香港“扔垃圾”,而据称一些新晋亚洲藏家则成为这些甩货的买单人,虽然他们基本都购买的是不到几万美金的作品。

国内画廊对待香港巴塞尔的态度明显认真许多。虽然紧邻5月初的艺术北京,但参展商纷纷挑选了与参加那个水墨大卖场几乎完全不同类型的作品来到巴塞尔,而且每个画廊带来的基本都是自己画廊和主推的艺术家,比国际大牌画廊那些“一流艺术家的三流作品”真诚了许多。“立足自身更瞄准国际”,是在港岛艺术市场最好的策略:北京现在画廊带去全部纯白的洪绍裴作品,与国际潮流的抽象极简风格颇为搭调;站台中国、空白空间是价格公道量又足,在开幕第二天已经有作品翻台;常青画廊的超大展位挑费高达近100万人民币,但有大牌艺术家和国外母画廊的支撑,并不愁卖;长征空间的徐震、汪建伟作品销售一空,连在国内不太容易推广的张慧作品也没剩下;佩斯画廊人气最足,带来的张洹新作吸引了众多藏家询价,开幕不久已售罄;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带去的王音、大未来林舍画廊带去的毛焰,都是展前已经销售预定了。年轻一些的画廊则选择艺术家个展、双个展形式,更集中的售卖自己的品牌:前波画廊的邬建安铺满展位,从气势上就力压群雄;杨画廊的闫冰和董媛作品小巧精致;星空间另辟蹊径,携邱炯炯第一部长片《痴》和相关文献资料参展,艺术家高也在现场创作作品聚拢人气;Leo Xu Projects推出艺术家程然则是为此次艺博会特别创作的全新作品,仅在VIP之夜大部分作品就贴上了红点。而中国艺术家的国外画廊也卖得不错,听说Hauser&Wirth的张恩利作品全部卖掉,Marian Goodman的杨福东作品连续换了几次,面孔生一点儿的藏家只能等待遥遥无期的排号预定。

在国内大行其道的新水墨,到了香港地界似乎有些认生,全场转一圈下来,主打水墨的画廊屈指可数,香港的艺倡画廊带来了徐累、高行健、王天德;武汉的美术文献中心梁铨作品销售不错,对于年轻艺术家的水墨作品,画廊和藏家均没有尝试。

、狂欢,艺术外的香港

以画廊为主的画廊荟萃和亚洲视野两个部分展览之外,展会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可供崭新的作品形式。如由日本东京都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长谷川子策划的“艺聚空间”展区,在两个艺博会的展厅中央部分展示单个艺术家的大型雕塑及装置艺术,尝试将双年展类似的纯展示平台与大卖场进行混搭。虽然大部分雕塑和装置在环境中沦为观众休憩的座椅和娱乐装饰,但尝试的初衷依然美好。特别策划的“光影现场”特别项目在迈阿密巴塞尔已经沿袭6年了,今年首次在香港举办,由策展人李振华策划。由于光影现场位置离主展馆会展中心有一段距离,相对拉大了影像作品与大卖场风格作品的价格差距,结果是看的多买的少。

长征空间、麦勒画廊、香格纳、维他命空间、Aye画廊很快就将奔赴6月份的瑞士巴塞尔艺博会。据香港展会方透露,2015年香港巴塞尔即将提前到3月份左右举办,这样可以避开与老家瑞士巴塞尔争资源的问题。对于画廊,这消息不好不坏,因为改期3月就要面临与军械库、东京艺术博览会和迪拜艺博会撞日。不过对很多画廊来说,香港依然是最佳选择。这不仅仅是香港的关税、贸易和亚洲优势决定,也是因为这个城市发达便利的旅游购物业和时尚气息,毕竟整个当代艺术圈子里买家卖家创作家加起来也就区区几百人,难得有这样一个都能频频举杯合影的机会;为吸引更多游客来港,今年5月香港旅游局还启动“艺术之月”,由“法国5月Le French May”掀起序幕,各大博物馆、艺术展馆、演出场域、文化机构,从街头表演到展览,从电影艺术到街头美食,任一刻浮光掠影,都让人倾心。横跨全年密集的文化艺术展演,也让文艺和时尚爱好者都能找个借口以高昂的兴致前来,在旅游与非旅游之间,进行深深浅浅的体验,这其中难免能捞到几个手潮的小款买上一笔。今年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同场上映的,就有来自18国超过100 间画廊参加的“亚洲当代艺术展”,以及更偏重交易的“亚洲古董展”和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为了让大家能少淋点儿雨,“Art Bus艺术发现号”在展会期间也定时从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发,一路停靠、香港艺术馆、牛棚艺术村、奥沙艺术基金会、等文化艺术场所。5月12日-19日期间,多场Party同时在港岛中心地区举办,让艺术界party animals的午夜也有所着落――如果你没有参加任何一场party,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香港巴塞尔。

拉拉杂杂说这些,似乎依然难以厘清,香港巴塞尔,到底是谁的主场?在艺博会遍地,作品不愁卖的年代,“扫货上亿”或者“销售一空”这种噱头不值得大书特书,以往交易场里最珍贵的坊间八卦和传闻在自媒体年代也大多成了口碑营销策略,认真你就输了。中国藏家、国际口味、本土策略、西方视野,在大卖场里永远是悬而未决的关键词,不花钱的总是雾里看花,亲身实践才能心知肚明。好在,香港巴塞尔才第二届,未来有的是时间。

上一篇:从诗歌的原点出发 下一篇:中国好大爷和他的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