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评介

时间:2022-03-26 06:58:45

《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评介

《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这本书展示并说明了高宽课程(编者注:高宽课程即高瞻课程)是如何凭借艺术自身的价值,来促进儿童艺术才能及其他领域的发展的。本书的第一作者是高宽基金会课程开发部的高级主管安·爱泼斯坦博士,他认为艺术应当成为儿童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迈向成人之路的一座基石,艺术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发展儿童艺术方面的能力,更对促进幼儿的语言与社会性有重要价值。

本书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广泛介绍了高宽教育方案中的幼儿视觉艺术活动,阐述了高宽课程在艺术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高宽课程倡导综合性的艺术教育方案,它认为,艺术是儿童整体教育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艺术自身对儿童发展具有价值,对感知、身体、社会、情感和智力发展也有促进作用。高宽课程为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路径,即倡导通过直接接触各种材料、人以及由人们之间的交流所创造的事物来让儿童认识艺术,认识周围的世界。

本部分还呈现了高宽课程将艺术整合到幼儿教育项目的指导原则:(1)艺术源自儿童对材料的探索,提升儿童艺术探索的意识是高宽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2)艺术应当融合于日常生活中;(3)艺术可以提升各种技能;(4)艺术也有自身的价值;(5)艺术表现最好在充满信任、支持、没有竞争的环境中发生;(6)艺术能够提升社会意识;(7)艺术应渗入我们的生活;(8)儿童要把自己视为艺术家,并自我肯定。

第二部分(第五章到第九章)重点介绍了高宽课程的艺术教育方法——单项深度法。作者提出单项深度法基于以下观点:为儿童提供过多的材料只能带给幼儿肤浅的、混乱的体验。高宽课程认为,应该为幼儿提供单纯的、有深度的教育体验。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单项深度法”这个概念,强调让儿童在交互性的环境中连续深入地探索某种材料,其主要因素是游戏、积极参与、合作、儿童发起等,而非最后的作品结果。单项深度法具有如下特征:儿童参与探索和问题解决;儿童可以自由地重新界定问题或选择活动;成人要鼓励儿童观察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和支持儿童;学习可以发生在教室里,也可以发生在教室外。其目标是:帮助儿童深入了解材料;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儿童的所有感官参与活动;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结合;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审美判断;形成反思倾向等等。

作者还通过绘画材料、可回收材料、纸张、黏土、面团等媒介,详细介绍了单向深度法实施的四个阶段:引入、拓展、创作、反思。在引入阶段,儿童首次面对一种材料或一个艺术概念,熟悉这种材料或这个概念是引入阶段的主要任务。此阶段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材料的特性,熟悉材料的操作方法。材料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由儿童自己收集而来。

拓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展儿童的兴趣、知识、技能、对材料的审美意识或对概念的体验,其目标是增进儿童对材料及其特征的了解。拓展可以借助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也可以结合故事、诗歌、谜语、游戏、音乐、舞蹈、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进行。在此阶段,还可以与其他领域的发展建立联系,使儿童对材料的经验得到扩展。

创作阶段是整个单项深度法的核心,在此阶段,儿童利用从前面两个阶段获得的经验和创意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激励儿童进行创作,但是不要强迫儿童。

当创作完成后。就进入了反思阶段,教师鼓励儿童思考他们的经验,回忆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体验、自己的创作步骤、使用过的工具、评价同伴的作品等等。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思并不仅仅存在于反思阶段,而是存在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

本书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儿童美术教育著作,既有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原理的阐述,也有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实践模式——单项深度法的介绍,是幼儿教师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

上一篇:美国“逐步退休政策”对解决我国幼儿教师老龄... 下一篇:小班体育游戏“聪明的小鸡”教学纪实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