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26 03:02:28

浅谈初中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初中的数学教育。鉴于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已成为现在初中数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受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创造意识。在教师的题海战术之下,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新形势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本身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能力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实践活动即是新形势下初中数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的或者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自己多年任课苏科教版初中数学的教学经验,从实践活动入手,就学生能力的培养简要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只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才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在知识探索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苏科教版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只是对于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自主地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他的主人翁意识则很容易体现出来,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也比较容易被激发出来。教师就要通过这样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例如,在苏科教版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课程中,作为教师就要采取实践活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各种不同图形的实物,然后由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来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去总结相同图形的共同点,寻找出统一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空间和图形这堂课的理解,并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开发。

二、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有利的也是必要的。在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其中最有效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实践活动办法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他们触手可及的,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苏科教版讲授“立体图形”时,就可以开展一个设计包装盒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或者是互相之间进行合作,通过给出学生一个实物(如,长5厘米、宽3厘米、厚2厘米的巧克力),让学生设计出使用原材料最少的包装盒,从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

三、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合作。只有通过一个团队的力量,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所以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大多数的数学实践活动都是通过小组实践形式完成的,这就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但是在小组的分配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小组的分配原则,小组的建立不仅仅是将学生简单地组织在一起,而是要通过全面地考虑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能力等因素,将这几方面充分地结合。一般来说以五到六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最合适,以便于小组和小组之间、小组内部达到组员之间的相对均衡。每个组里必须要有管理者,也就是小组长的存在,由小组长负责小组的整个秩序的维护、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和研究成果的展示。只有通过这样的原则进行组合才能发挥实践活动中对于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任务。

四、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很多研究数据表明,由于缺乏自信而导致厌学的学生数量,占整个厌学学生总体的很大一部分。对于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自信心培养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性的活动,然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亲手动一动、算一算、画一画,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因此,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布置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心。

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广泛地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信心的培养无疑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出发,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根本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冯赞军.浅谈对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识:以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为例[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7).

[2]张琼.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实施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教师试用,2011(12).

[3]陈开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5).

(作者单位 江苏省睢宁县高集中学)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会“问” 下一篇:浅析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中发挥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