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上如何建构知识

时间:2022-03-26 01:31:21

浅谈物理课上如何建构知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也深入进行。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妥善的处理教材,安排内容,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7-01

1.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它在物理知识教与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重视实验能使物理教与学均获得成功。(1)用新奇好玩或惊险意外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悬念,进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学生大都会认为一根绳子拉东西比两根绳子拉东西容易断,这时我们可以用两根同样轻的细线系住较重的东西。只用手拉住一根绳子可以勉强把东西提起来,再换成两个同学分别拉一根绳子把东西提起来,并不断增大两根绳子间的夹角,同学们就会意外地发现拉到比较大的角度时绳子就断了。这为讲清求分力要注意两个分力的方向扫清了障碍。(2)将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的奇妙和物理的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学生一般具有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如果教师利用其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新奇的现象或较为先进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摩擦力的应用时让学生体验拖动重东西要比搬起重东西容易得多。

2.高效率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虚心听讲,笔记很重要,而且每堂课都必须认真,每堂课没听懂的就马上去问老师,老师非常乐意帮你解答的,别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害死人啊,物理课很难学,但只要认真做好笔记,课前有预习,就很容易,多和同学、老师探讨下,物理一但有一堂课没听,基本上就很难跟上,所以说学物理自己要下点多功夫。认真听课。这是最最重要的环节,有些知识点你一旦错过了,课下再来补会花费很多时间而且效果不一定会好。上课能认真听讲,思路跟着老师走,主动快速的想问题,不懂得可以上课就提出疑问或是下课与同学们讨论.讨论是很好的方法,能很快打开思路!问老师时最好把做题的思路原理都搞清楚。课堂重心不要在整齐的板书上,而是用教室里找的到的道具去尽量演示,让学生明白具体是个什么过程。讲解物理量的时候,,要讲清楚这个物理量被定义的原因,讲公式的时候尽量不要在上课重点讲,可以边讲边准备一些较难或者易混淆的概念的题目,讲解一些惯常的方法。重点一定要强调,让学生不记或者少记笔记,理科笔记,除了竞赛,几乎没用,就算要记,也只能是记题目的大致思想。还有,一个题目讲了之后,一定要发动学生去自己做,自己想一次,偶尔还可以把过程收上来看一看,如果班层次高,还应该拔高,出一些竞赛性质的题目,作思考题。另外,在讲题目的时候,应该强调思维多元,,要启发学生思考新的,更简便的方法,一题一法,是肯定要不得的。

3.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思维氛围

"学源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

例如在上有关《汽化》时的一天下午,天气比较炎热,课堂上一位同学边听课边用书朝脸上扇风,看他不顺眼,我没发气,也没批评他,只是像他一样边讲边用书扇,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只见那同学满脸通红,随即停止扇动,我便提问:为什么用书朝脸上扇会感到凉快?这样扇会不会降低身体的温度?接着,让同学们再举几个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例子。

只要有可能,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推导、计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想象的内容应充分利用实验、手势、模型、画图、投影、幻灯等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增大可见度,不但使每位学生都能看得清,而且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对于可见度小的实验,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让学生自己实验。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