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吴兴赋》

时间:2022-03-25 10:25:14

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由天目而来者三百里。曲折委蛇,波漾涟漪……

元朝大德六年(1302)二月二十三日,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赵孟\正在杭州任上,书写了这篇赞美家乡吴兴(湖州)的旧作《吴兴赋卷》。署款:“吾年廿余作此赋,今四十有九矣。学无日益之功,援笔之余,深以自愧而己”。

《吴兴赋》是赵孟\早年的名篇,他对此文颇为得意,手订《松雪斋文集》,开卷即为《吴兴赋》。文章从吴兴的“势雄乎楚越”的山川形势写起,历数各个朝代“风流互映”的名士显宦,描述丰富的“土地之所生”,极言家乡的富庶之状,最后叙写因兴文教而致“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的文明隆盛,落笔于“以仁义为化,礼乐为政”的题旨。

二十多岁作此文时,正是南宋社屋将倾之际,皇室王孙赵孟\以什么心情写出这篇清丽美文已无从深究了。而年近半百,入仕新朝十余年后重写此文,鲈鱼莼菜的思乡情节跃然纸上。在重写《吴兴赋》前后,他还与画家陈琳合作《吴兴山水图》,为钱重鼎绘《水村图》,都是出于同样的心境。有论者认为,《吴兴赋》“温润闲雅”、“秀妍飘逸”的书法面貌,据说与赵孟\笃信佛教,审美观趋向平和、清恬淡雅有关,也和他寄人篱下,想通过闲雅的超然之态获得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

《吴兴赋》寄托了赵孟\对“山水清远”的家乡的一往情深。700年后,我们可以通过湖州博物馆新近推出的“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陈列”,走进古代湖州,感受赵孟\眼中的家乡,心中的梦镜。

山水清远 历史悠长

北宋文豪坡在《墨妙亭记》中说:“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湖州地处浙江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这里气候温润,山水相依,天目为源,苕溪汇流,太湖是根,至东部平原生发出纵横交错的水网。既可以领略东部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又可以感受西部竹乡林海草甸的风韵。

一走进展厅,“天目山地景观”和“下渚湖湿地景观”就把人们带到了清山秀水中。在丘陵,野猪、岩羊、金钱豹、梅花鹿在林间逡巡,顽皮的猴子在树上窥视;在江南最大的一块湿地,白鹭游荡,鸳鸯漂游,黄雀站在芦苇枝头……在展墙的投影照片中,可以看到安吉大竹海――全国面积最大的竹子博览园,“苕花浮雪”――芦苇绵绵不绝的苕溪由此得名,莫干山――莫邪、干将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还有西塞山凡漾湖――那可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飞”描绘的画面啊。这山这水,曾使历代文豪鲍照、白居易、杜牧、颜真卿、皎然、张志和、苏轼、司马光等人赞不绝口,也是赵孟\在《吴兴山水清远图记》所流连的:“春秋佳日,小舟溯流,城南众山环周。如翠玉琢削,空浮水上,与舡低昂。洞庭诸山苍然可见,是其最清远处耶!”

穿过灯柱上记载湖州大事的“时光隧道”,走入“历史概览”单元,十分钟内就可以思接千载,了解湖州历史的几千年。

自然条件的优越,使湖州早早就成为古人生息的福地。这里是浙江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也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的重地。公元前248年,“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在这里置菰城县,是为湖州建制之始。秦末,“西楚霸王”项羽在东、西苕溪合流的北面筑“项王城”,北出反秦,他死后,被后世招魂于故里湖州,尊为“苍弁山神”和“弁山王”。自秦置乌程县,三国孙吴设吴兴郡,隋代始称湖州,两千年来这里一直是浙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赵孟\在《吴兴赋》中回顾了湖州的历史和名人:“神禹之所底定,泰伯之所奄宅。自汉而下,往往开国,洎晋城之揽秀据实,沿流千雉,面势作邑。是故历代慎牧,必抡大才,选有识。前有王、谢、周、虞,后有何、柳、颜、苏,风浪互映,治行同符,皆所以宣上德意,俾民欢娱”。这里是大禹治水、泰伯建吴国时所开辟,王羲之、王献之、谢安、颜真卿、苏轼等历代名公先后治理,教化一方,厚重的历史怎能不让赵孟\自豪?

走过展区中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石犁、木桨、稻种、玉琮,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剑、戈、矛、镞前,你能感觉吴越争霸的硝烟;看到织里项王桥的图片,悬想少年英雄项羽骑着乌骓马绝尘而去;而近代湖州古城的模型,双溪汇流、四水抱城的“水晶宫“城市格局,又使人恍然领悟“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唐杨汉公诗)的景象了。

鱼米丝茶 富擅东南

作为“吴越古邑”、“东南望郡”,湖州一直是江东重镇。汉晋以来,湖州“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至唐宋时已成为“东南奥区,国之仓廪”,所以才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代,湖州成为“丝绸之府”。正是以农桑渔茶多业经营为特点的农耕经济,湖丝、湖镜为亮点的工商经济,构成了古代富庶湖州的经济命脉。

治水兴利是湖州走向富庶的重要保障,集中体现在塘浦吁田系统的建设上,涝则排水太湖,旱则引湖水灌田,就这样,湖州成了半个“天下粮仓”。湖州人又通过对水网洼地的利用改造,形成了塘基种桑、桑育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的循环经济系统,湖州又成为“鱼都”。形成了《吴兴赋》中描绘的“鱼米之乡”的景象:“涂泥膏腴亩钟之田,宿麦再收,粳稻所便,玉粒长腰,照_及箱,转输旁郡,常无凶年”,“鲂鲤鲦,针头白小,鲈鳜脍馀,鼋鼍龟鳖。有蛟龙焉,长鱼如人,喷浪生风,一举百钧。渔师来同,罔罟,罩汕是工,鸣榔鼓(木世)。隐然商宫,巨细不遗,喁喁,日亦无穷”。

展览中的“淡水鱼合成景观”可以加深对“鱼米之乡”的印象,几艘小渔船停在滚动的菱湖景色的幕布前,船上堆放着鱼篓、虾篓、鳝篓,湖里游荡着鱼儿的身影,凸显出鱼都的鱼趣。

考古发现表明,湖州钱山漾是中国丝绸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发现的4000多年前的丝织物,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家蚕丝织品之一。而湖州丝绸声名鹊起还是在两宋以后。明清时,南浔辑里村的辑里丝以“细、圆、白、韧”名扬天下。以辑里丝为代表的湖丝是当时宫廷织造和苏杭丝织业的首选。

在展厅中,可以看到唐代彩条纹绫、宋代牡丹纹绫、清代辑里丝以及用它为原料的龙袍凤衣,看到古代蚕房的复原场景、清代辑里丝车、清代织机、民国时期湖州绸业公会供奉的祖师爷神龛,看到赵孟\夫人管道升的刺绣观音像、清末苏绣大师沈寿的刺绣作品,看到近代国内最大的生丝集散地南浔以及新市、菱湖、双林等古镇的图片,感受湖州这座“丝绸之府”昔日的繁华。

湖州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汉魏以来就形成了悠久的茶礼传统。至中唐,颜真卿、陆羽等文人聚首湖州,大加倡导,茶圣陆羽在这里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湖州长兴顾渚山紫笋茶成为朝廷贡品,湖州因此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

展区内“三癸茶会”的雕塑引人注目――唐大历八年(773)由陆羽发起,湖州刺史颜真卿出资,在湖州抒山建茶亭三癸亭,此后颜真卿、陆羽、皎然等人频频聚会,品茶赋诗,调琴奕棋,将茶艺推向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当你看到三国时青瓷“茶”字瓮――我国最早刻有“茶”字的器皿,唐代的银茶具、宋代吉州窑黑釉茶盏,以及形形的明清茶具,并对宋元以来湖州饮茶风俗有所了解的话,自然会觉得“茶礼之邦”名不虚传。

宋代的湖州镜以商业广告铭文著称,湖州是当时中国铸镜的两大中心之一。宋代石家镜、李家镜、符家镜、万家镜,明代薛家镜……当上百面古铜镜呈现眼前时,会让人对富庶湖州的发达的商品经济有个侧面的了解。

儒雅人生 书香笔韵

赵孟\《吴兴赋》在盛赞故乡山水之美和物产之丰后,落笔到文教之盛,他写道:“衣食滋殖,容容bb,既乐且庶,匪教伊慢。于是有|绅先生,明先圣之道以道之,建学校,立庠序……当是之时,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辟雍取法,列郡观效,诚不朽之盛事已!”让我们随着赵孟\去体会湖州的“湖风”、“书香”、“笔韵”吧。

古代湖州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据说请末时湖州尚有各式桥梁近900座,往往是隔河两边街,河中舟楫如梭,两岸石桥相通。湖州人就在这水边桥畔过着精致而闲适的生活。

富人有富人的精致。宋明墓出土的金银器:金帔坠、裹银漆盒、龙泉窑鱼耳炉、水晶璧、白玉带钩、青花大盘、剔红漆盒……,应该是大户人家才有的东西。在“清代市井人家景观”里,落地长窗、雕花栏杆的房内,摆着一堂红木嵌螺钿家具,墙上挂着名家书画,桌案上摆着德化窑白瓷觚、康熙青花罐、雍正粉彩花插、五彩人物开光帽筒,透着清末士绅豪商的富足与优雅。

百姓有百姓的闲适。“鱼巷口的早市景观”更贴近市井百姓的生活,近景是水巷、河埠,远景是古桥、水上人家,幻影成像的人物、地道的湖州话对白,再现了古代湖州的经典风情。清代竹制菜幢、九子攒盒、鼻烟壶、刻人物铜脚炉以及竹摇篮、带扁担竹拷篮、六角形提梁漆盒,显示了水乡小民的小康生活。

在中国藏书史上,弹丸之地的湖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开浙江收聚之先声”的南朝沈约,到“中国最后一座私家藏书楼”嘉业堂的主人刘承干,1500年间,藏书名家名楼迭出,藏书、刻书、印书活动绵延不绝。

湖州的藏书文化形成于两宋时期。南宋时,叶梦得、陈振孙、周密的藏书规模足与皇家媲美。元代时,赵孟\藏书数万卷。明代“湖学之盛,东南鲜伦”,清代“学校人才之盛,称于历代”,藏书、刻书文化进入鼎盛时期。你可以看到明代湖州织里晟舍书船模型,当年这种小船往来于太湖沿岸,连接着刻家与藏家;看到晟舍古镇凌家、闵家的套色刻本;看到刘氏嘉业堂、求恕斋,陆氏守先阁等著名藏书家的刻本。而历代藏书家、藏书楼的画像、照片,更使人悠然神往,恍然若失。

湖州教育之盛也是海内罕见的。据统计,从唐代到清末,湖州历代共出进士1496人、状元16人。像唐代诗人孟郊、北宋词人张先、赵孟\、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都是其中一员。展厅里,一组清代状元的试卷、小金榜引人注目,新市状元桥、妙西陆状元墓、小西街状元厅、南浔董氏四进士祠的图片让人怀想,而明代读书人携带的 “金榜题名”等吉语铜镜、清代木考篮、清代科举考场夹带,带给人的更多是对逝去的科举时代的好奇了。

在湖州古代历史上,文人多,状元多,画家多,是一个显著特色。湖州书画家群体代代不绝,举其佼佼者,有曹不兴、赵孟\、吴昌硕这样的顶级大师,也有颜真卿、坡等名家流连湖州。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先后任吴兴太守,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在湖州永欣寺住了40年。唐代颜真卿写下了《湖州帖》,宋代米芾写下了《苕溪诗帖》。而湖州本地的文化名人中名气最大的非赵孟\莫属。展厅中有颜真卿《湖州帖》、米芾《苕溪诗帖》、张先《十咏图》等名迹,都是复制品,而赵孟\的《吴兴赋》、《道场山诗帖》,他的夫人管道升的《水竹图》、外孙王蒙的《青卞山居图》也是复制品,不免有些遗憾。再一想,也就释然了,这些名迹历来都是皇帝或巨公豪商所占有,现在也是国家的“文化财”,它们早已名标后世,并非湖州一地所私有。倒是一件湖州博物馆新近收来的赵孟\所书《归取来辞》,是镇馆之宝,值得一看再看。

湖笔算是湖州书香笔韵的副产品了。到了元代,它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并列为“文房四宝”的珍品,靠的是它“尖、齐、圆、健”的独特品质。湖笔的发源地在南浔善琏镇,“湖笔作坊景观”再现了传统湖笔的制作过程。史称“赵子昂(孟\)精于书法,其所用笔皆出于颖(湖笔名匠陆颖)”,赵孟\那种体式紧密、潇洒俊逸的“赵体”,应该与他使用的柔而不软、润而不腻的湖笔是分不开的。几百年来,湖笔也为湖州增添了一分文气。

赵孟\号“水晶宫道人”,原来他家乡的山、水、城、乡,都是这么温润晶亮,山水、历史、物产和文气,都被他理想化了,成为带到梦里的“水晶宫”。

上一篇:赵孟\简介 下一篇:揭开西汉六安国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