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转型期的老年人性犯罪原因

时间:2022-03-25 07:58:50

浅析社会转型期的老年人性犯罪原因

【摘 要】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期,是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只要老年人身体健康,性生活的需求仍然强烈,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刺激影响,就容易形成老年人性犯罪问题。但是他们以暴力、威胁的方法对年轻妇女实施奸淫行为又是不现实的,于是,他们就将其目标盯在了和那些缺乏监护与照顾,且日常零用品都得不到满足、缺乏防范意识的或者有精神障碍的妇女身上。所以除外老年男性制造的往往是惊天大案。这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老年人的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这与社会转型密不可分。本文将从社会转型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方面来分析老年人性犯罪。

【关键词】社会转型;老年人;性犯罪

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联合国的报告中将老年年龄界限定义为60岁。1996年10月1日期我国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据此,我国将老年人的年龄定义为60周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有了空前提高,特别是性需求和性能力,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丧失,这在老年男性方面变现的尤为凸显。

一、老年人传统观念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人被尊称为“神圣老人”,普遍认为他们是没有性生活的,当然包括很多老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没有性生活,而当他们(老年人)有性需求是都为此而感到羞愧。无形中将自己的性需求禁忌起来。据中国性学会研究调查发现:80%的老年人在压制自己的性需求。再加上想再婚却受到子女反对或社会鄙视,法律法规的了解甚少而不能很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很容易使他们心理扭曲,并实施性犯罪活动。现代社会追求时尚、性感。老年人面对这些,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分析处理,认为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平,使他们最终走向性犯罪。由此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1.丧偶不娶,怕人笑话

这种观念主要是发生在农村,一些老人,因老伴的去世或离异,他们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再加上我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深受从一而终的旧思想束缚,怕被人笑话被说成“老不正经”,怕亲戚看不起而不好意思再娶。他们是不敢、不情愿也不好意思通过正常的交友或是婚姻的途径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只能苦苦压抑,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人格障碍,日积月累并逐步形成极度饥渴的性心理,最终吧魔爪伸向了反抗能力较低的女性身上,如和精神病女性患者,直接走向性犯罪。

2.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甚少

我国在转型期是由传统社会向法制社会发展,老年人对法律法规了解甚少,为此他们不但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连一般的公理道德的认识也很差。有的老人因子女的反对而不敢重婚。在农村,农村工作重点放在抓经济上,对村民的管理缺乏有力的手段,老年村民的法治观念淡薄,很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例如某镇一丧偶老人由于性的需求,要求子女同意其再婚,由于子女的反对,社会的谴责,未能再续姻缘。某天他在野外放牛,看到对面山坡上一个愚女在解衣脱裤,他似饿狼的扑向愚女,发泄了他的。

二、社会人口流动

转型期的我国大量的人口流动使得大量劳动力外流,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所以就导致了两方面的因素促使老年人性犯罪的发生。

1.潜在的被害人增多。社会流动人口的加剧,尤其是青年人的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年幼的孩子、残疾妇女和老年人。老人既要照顾农务,又要照顾小孩,而这些老人受传统习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一般都很节俭,对孩子的照顾不可能像孩子父母那样面面俱到。尤其是在农务繁忙时节,他们几乎无暇顾及小孩和反抗能力较差的女性(弱智女性)。再加上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残疾妇女对老年人一般也少有防备,这就给老年人违法犯罪提供了可趁之机。使他们很容易成为被害对象。

2.留守老人孤独寂寞。社会人口流动的另一个方面是在这些老人中,首先是缺乏别人的监督,使他们容易为所欲为。还有就是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他们内心孤寂,独守空房,从而导致心理严重扭曲的,当想发泄自己的时就把那些小女孩作为对象来发泄。例如,有个丧偶独居的老人,每天面对邻居哺乳婴儿而发呆。某日睡在床上哺乳,他窥看了他丰满的胸部,白嫩的双腿,乃至性的冲动无法自控,但又不敢。后趁外出凉衣服之际,爬窗入室,奸污了未满3个月的女婴。

三、大众传媒的影响

老年人压抑多年的生理、心理需求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就可能去找发泄的对象。现代各种传播媒体的广泛,他能会时时接收到一些不良信息,并诱发他们去实施犯罪,主要有:

1.低俗广告。社会的进步,很多不入流的信息随着媒体的发展扩散开来,平时的电视广告中各种低俗广告,如丰胸广告,壮阳广告,内衣广告等。当老人看到这些新奇的东西时,心智不健全的他们总想跃跃欲试,想尝尝这种新鲜东西,就以或反抗能力有限的女性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此部分城市的偏僻街道经常有一些中年妇女以老年人为对象从事活动,还有人趁机向老年人兜售廉价的“”。

2.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市场。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传播物品,如播放录像,传播书籍、相片、扑克等。这些不良因素的传播,会刺激老年人的“孤僻变异”心理,诱发他们的生理、心理发生变化。市场上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对于那些不会网络的老人来说是另一种吸收低俗文化的渠道。例如,哈尔滨市一位60多岁的李老汉丧偶后,为了满足内心的空虚,邻居们经常看到他偷偷的带女回家过夜,有的时候邻居们还看到他经常会买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和影碟拿回家看,现在的他身体越来越不好,原有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子女也嫌他是个累赘,于是老人托人找了个“保姆”,对外称是保姆,其实就是与李老汉同居,李老汉每月还给“保姆”开“工资”,其实就是。

四、忽视老年人的教育管理

1.忽视非主流文化的侵蚀。一些非主流文化潮流对老年人的心理形成强烈刺激,并由此产生多种行为动机。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时时污染和腐蚀人们的灵魂。一些老年人受其影响,在不健康的精神刺激下为追求肉体享受不惜铤而走险,成为引发老年人性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沈阳某机关退休干部陈佳田,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认为退休前自己“在单位混得人五人六,但自己思想太守旧”,于是在街头巷尾寻求刺激,与“女”进行钱色交易,最终发展到因犯罪被判9年徒刑的下场。

2.忽视老年人道德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思想观价值观多元化,旧的价值观日益弱化,新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便往往引起他们无所适从,导致道德水准降低。少数老年人叹息人生如梦,一味追求吃喝玩乐、享乐主义,甚至劣根难除屡教屡犯。由于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道德滑坡在部分老年人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致使部分老年人受到社会的影响,动摇了自己固有的道德观念并进而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当他们的性需求强烈是就把魔爪伸向了或那些智障女性。

【参考文献】

[1]王前.论我国老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5.

[2]梁群益.浅谈老年人性犯罪的原因特点、危害和预防对策[J].性学,1997(1).

上一篇:浅析国际商事仲裁的国籍标准问题 下一篇:论医疗服务权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