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戏剧表演课小品教学

时间:2022-03-25 07:29:51

浅谈高校戏剧表演课小品教学

【摘 要】小品编排其实就是遍故事,看谁能把故事编得精彩。学生刚开始编小品时总是不去注重编排的问题,只是很简单完成了老师说的题目,没有更深刻去探讨小品。不是不想完成作业,是真的不知道编一个小品要从什么地方入手。

【关键词】教学小品 教学小品的构思 小品的假定想象

引言

在大众的心目中一提到“小品”这个词,那么绝大多数人会很自然的想起电视晚会小品、商业小品,也就是我们我们在各种节日的电视联欢晚会上看到的如:赵本山、郭冬临、潘长江、黄宏、宋丹丹等小品演员表演的晚会小品。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戏剧表演专业也是因为喜爱这些小品、喜爱这些小品演员,而选择从事戏剧表演的学习。那么很多同学刚刚进入学校学习时却发现自己正在学习的表演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进入高校进行系统学习戏剧表演的同学,他们的任务不是演出成熟小品,而是学会如何思考、编排,表演小品,重要的是得到什么样的训练,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课堂教学用的小品跟电视上的小品是截然不同的,小品训练是戏剧表演课程的中心环节,为将来的大戏演出、人物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一、什么是教学小品

小品教学主要是在大一下学期进行,在上学期的解放天性和表演基本元素训练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舞台上的松弛状态。那么小品教学阶段也就是学生学习如何塑造人物的入门阶段。教学小品主要有:单人无实物小品,匀慢速小品,音乐小品,看图于物件小品,观察人物集体小品,事件小品。这些不同的小品训练类型,是进一步的让学生掌握和理解表演创作的基本元素,让学生学会如何调动自己的一切去塑造一个角色,从什么样的角度去思考一个角色,通过小品训练激发自己身上的创造功能。

单人小品和匀慢速小品,目前在一些艺术高校或一些表演教师来看并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有人认为这些练习只是浪费时间,因为在期末汇报时或正式的小品演出时是不会出现一个人表演,不会出现放慢速度的表演。不只是老师,更多的学生也会觉得演单人小品很吃力,不知道一个人可以演什么,又不能说话,实在是很难完成。觉得匀慢速小品,很难把握肢体,没有什么可观赏性所以也不愿意去练。我认为这些想法是错误的,学生在学校是为了学习,是为了打基础,不是为了演出,因为学校不是剧团。单人和匀慢速小品的训练,就像学美术的要先画好久的鸡蛋、学音乐的要先练习单音、学舞蹈的要做基训,也就是如何塑造人物的热身运动。在单人小品中,学生可以不通过和对手的语言交流,不要道具,而依然可以组织一个有简单矛盾的事件并让别人能看懂,那么学生在台上的注意力就一定要集中,要战胜舞台上的当众孤独感,活在自己创造的表演情境中去,学会如何去为一个人物组织事件、组织行动线。集体的观察人物小品,一般是场景小品的训练。也就是比如:火车站候车厅、急诊室门口、公园一角、菜市场等可以有形形的人同时出现的场所。这种小品的训练目的,是需要提升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事件小品也就是双人或多人小品,但在教学中一般要求是有两人主演,最多不超过三人客串。整个小品需围绕一个事件矛盾进行展开。事件小品在教学中往往是要在最后汇报时搬上舞台的,是小品训练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品构思

小品编排其实就是编故事,看谁能把故事编得精彩。学生刚开始编小品时总是不去注重编排的问题,只是很简单完成了老师说的题目,没有更深刻去探讨小品。一还作业就会给老师一种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感觉,觉得对小品根本没有那么重视。学生一开始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困惑。那么作为老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千万不能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强行输入。我觉得编排小品主要要让学生了解下面几个阶段。

首先,小品编排要考虑它的规定性、逻辑性、社会性、思想性和前沿性。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故事,首先它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要经过艺术的处理也就是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主要是对生活的概括,把生活中的点滴集合到一起。如果完全把生活中一模一样的人物、场景、动作搬上舞台,那就太麻烦也太无聊,直接坐在街上看别人就好了。虽然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各种舞台设备逐渐更新,但在教学小品中依然要遵循三一律的原则,也就是在编排小品时要注意,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几个人发生的一件事。常有同学一还作业,小品中就会同时出现几个场景、几个时间和空间,让人很难接受,让人看不懂。因为小品的时长也只有十几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交代清楚这是哪、有些什么人、之间的人物关系是什么,在这一刻因为什么事聚在一起,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又如何解决的,这一切要符合生活中的逻辑行为。选择小品故事时,我们还要考虑故事是不是太肤浅、太没内容、没新意。当我们所要创作的小品从无形变得渐渐有形,以至于在观众面前展露头角的时候,作品无形的部分总是巨大的,远远超出它所呈现出来的样子,也就是小品背后的思想性。在大家看完小品后,能留给大家怎样的思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小品本身不可能有任何意义跟生命,在提出的方法中,所有的小品,甚至包括最短的小品,都要由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从内部一劳永逸地赋予它生命。”其次,就是小品中人物的选择和矛盾的处理。小品中的人物绝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人,是要经过艺术想像创造出的一个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符合规定情境的人。无论是小品、电影、电视剧,观众爱看,其实爱看的就是矛盾冲突。人物的命运会牵扯着观众的心。任何戏剧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物的命运总是坎坷的。在纠结的矛盾中,观众会开心、会愤怒、会紧张、会难过,这就是观众所要寻找的刺激。那么怎样去找矛盾,其实就是这个人要去做一件事,但你就是不让他做成,为角色之间设立尴尬的情境,也就是让小品里面的生活不顺心、不如意。

三、小品的假定想象

学生在小品创作排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假定的充分想像,也就是信念感。比如在台上吃东西、喝水,近处的景物、远处的景物,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演员的假定想象去为观众营造一种气氛。学生在刚开始做小品时,在下面可以想得很丰富,但一上台就慌,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动怎么演,这就是不自信、没信念、不去相信假定性。我们都知道在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是游戏,只是演戏而已,同学就会有疑问,为什么我要在舞台上发生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我是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等等问题。那么就要让同学们清楚,作为一个演员在台上演的不是自己,在舞台上的真实生活,是角色的真实生活而不是自己。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90后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不知道生活中会有什么样的人物、有很多种的人物关系,很多事件,而是单一的几层关系事件。就像刚给我的学生做小品时,简单的相见题目,同学们交作业时就基本都是同学之间还是停留在高中的人际关系网中,题材就比较局限,对于小品情节极度缺乏想象力。作为艺术创作要敢想敢做,小品阶段就是把大家的想象力发挥到极点,为最后的大戏打基础。

总之小品教学这个阶段对高校戏剧表演教师、对刚刚入门学习表演的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为理解和塑造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一带而过,要认真研究,反复的多做小品练习,让学生在这一阶段了解剧情的构成、矛盾的冲突、与对手的交流等。

【参考文献】

[1]于丽红. 表演艺术简明教程. 中央戏剧出版社.

[2]林通. 影视演员表演技巧入门.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林洪桐. 表演应试手册.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上一篇:试论高职高专类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动画课程建... 下一篇:班主任如何引导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