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22-03-25 05:44:26

浅谈“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南宋思想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充分点明在学习中应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问题中成长。现结合我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浅谈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一、问题指引,紧密联系课文

在问题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质疑,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学生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最有力的驱动力。如在教《孔子拜师》时,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后让学生发问: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孔子拜谁为师?……一堂课应该解决一些问题,即重点难点或是最有价值的问题。课堂行为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课堂。

二、以疑激趣,诱发学生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夸你追日》时,让学生讨论交流问题:夸父怎样追日?让学生找重点句子:“他太渴了,太累了……”怎么办呢?“去喝黄河、渭河的水……”最后呢?……真正地让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去解决。

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有耐心,认真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问的热情。但也不是一味地答问,而是要采取迂回之术,引导学生学去回答自己或别人提出的问题。

三、抛疑设问,层层深入课文

在问题教学中,“问题”成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根主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精髓。要使阅读效果达到最好,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智能否“动”起来,能否在教学中直接受益。在教学《猫》时,针对“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让学生提问:“古怪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性格的古怪?”

层层抛疑设问,为学生设置合理有效问答,让学生在问题中有所收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会问、善问,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课堂。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经说:“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值得的。这些都充分肯定了问题教学的实效性。虽然我校研究的“问题教学”具有自身特色,但并不排斥、否定其他教学方法经验。它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经验综合运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作者单位 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安图县亮兵小学)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味” 下一篇: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