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lmquist指数的甘肃省交通行业生产率分析

时间:2022-03-25 01:33:16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甘肃省交通行业生产率分析

摘要:交通行业作为一个资本投入高、能源消耗高和污染高的行业,甘肃省在中国西北和欧亚大陆桥起着重要地位,本文以甘肃省为例从生产率视角通过运用Malmquist-DEA模型测算了2000―2011年甘肃省交通行业的生产率变动。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甘肃省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改善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较低是造成甘肃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甘肃省交通行业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需要推进各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经过十几年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从不协调逐步转向协调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中甘肃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以2149公里的铁路和12140公里的国省道及高速公路为骨架,以中心场(站)为枢纽,以93498公里的县乡村公路为网络,辅之以2200公里的民用航空线路、873公里内河通航航道和数千公里管道组成的多层次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未来伴随着甘肃省经济的持续增长,交通行业还有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空间。因此,交通行业发展质量对于甘肃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含义。

2研究方法和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率研究中的重要对象。本研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义TFP,并采用非参数的DEA方法进行计算。根据 Fare 等人(1989,1992,1994)的研究,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两部分,在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其中技术效率变化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据此,可表示为

其中,第一项表示纯技术效率变化,第二项为规模效率变化,第三项为技术水平变化,且第一项和第二项的乘积是技术效率变化。当M>1 时,TFP进步;当M

3指标选取和预处理

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研究搜集的包括2000―2011年间共12个年份的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四个部门上述投入和产出指标的相关统计数据,并选取了资本存量K和从业人员数L作为投入指标。而由于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等指标不一定是可比的,本研究将其折算为一个标准产出指标――“综合周转量”(绿荷和货物周转量相加),作为交通产出指标。

4实证研究的结果和分析

运用DEAP软件计算了2000―2011年甘肃省交通行业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对甘肃省交通行业TFP(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动趋势做出如下具体分析:

2000―2011年间甘肃省的交通运输行业TFP波动较大,这主要与技术效率变化波动大有关;技术效率变化起伏较大,且技术效率的变化与TFP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近几年又有所下降,技术效率的增长幅度有限;技术进步变动与技术效率变动相比较为平稳,总体呈现稳定的增长,年平均贡献率达9.2%,表明技术进步是甘肃省交通行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研究时间范围内有一半时期纯技术效率指数小于1,平均每年纯技术效率贡献率为0.3%,这影响甘肃省交通行业技术效率和TFP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除2003―2005年、2008―2010年外,甘肃省交通行业的规模效率变动基本小于1,年平均贡献率为0.7%,是造成技术效率整体的增长缓慢另一原因。

综上,从2000―2011年的均值来看,甘肃省交通行业的全要素增长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对其分解揭示出,技术进步是推动交通行业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而对效率变动的进一步分解表明,无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增长均较为缓慢,表明它们对交通行业生产率的贡献较低。

5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标分析法,以甘肃省为例,对2000―2011年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甘肃省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10.2%,其中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为1%,其中纯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为0.3%,规模效率平均增长率为0.7%,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贡献达9.2%。因此,技术进步是甘肃省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改善的主要动力,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是造成甘肃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甘肃省交通行业的发展质量得到改进。但必须看到,交通行业的TFP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是由迅速激增的高资本投入带来的。这种高资本投入、低资本收益及低资源配置效率的发展模式,将使TFP增长难以持续,并且还伴随着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高排放的问题。表明甘肃省交通行业的发展模式需要转型,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各方面的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

参考文献:

[1] 余思勤、蒋迪娜、卢剑超.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4(6).

[2]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5(4).

[3] 胡鞍钢、王亚华.交通革命:评中国交通发展之路[J].国情报告,200(20).

[4]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6).

上一篇:桩锚支护体系在深基坑中的应用浅析 下一篇:园林构建中植物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