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3-25 06:58:40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点做法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过程中,能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形成有机的完美结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点做法浅述如下。

1.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阅读欲望。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如何不失时机地把学习兴趣及时转移到研读文字教材上,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愿望呢?为了突破语文教学的“瓶颈”,教师必须发挥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2.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我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制成若干个小模块。三是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通过点击课件得到提示和帮助。如点击“松林与海水”课件,便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下的松树如何慢慢腐烂,松脂球脱落出来,一齐深埋在淤泥里的情景。四是画琥珀形成的逆推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化指导,较快较好地把握了课文重点,理解了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充实;离开生活,即使写作方法再多再好,也是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电影、影视、幻灯、实地参观、亲身实践等具体形式,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写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

有了写作的材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同样的一段素材,这样写和那样写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这就涉及“怎么写”的问题,这也是小学语言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必须与前面的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这方面教学的优势,加强学生用词造句、写话和写作训练,加强具体指导和讲评,等等,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影、电视、幻灯、投影等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具体的场景,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并进行必要的讲解,这样学生习作就会具体丰富、感人,从而收到传统教学较难或不能达到的效果。

4.借助信息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努力发展个好,有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黄山奇石》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黄山怪石的奇特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之情。但学生中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更没有人了解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因此缺乏直觉的感性经验。于是,课前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黄山的风景图片及文字说明,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感受黄山石的奇特。课堂上,让学生先互相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将文本、图形重新加工,揣摩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领略了黄山石的奇特,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黄山石的奇特奇在哪里?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块奇石,可以画下来吗?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样的音乐做这篇课文的背景音乐呢?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黄山的知识呢?利用因特网上的资源,了解黄山的其他两绝。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现代教育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那么语文教学可以与美术、音乐、自然等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与多学科的整合搭建了一个共享平台,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5.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汉字扩大词汇量是学习的重点,而对于汉字的理解则是难点。对初学汉字的学生讲解字义是件难事,往往是对于有些字词的解释,会出现愈解释愈糊涂的现象。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制成课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图像,他们看着画面,听着教师的点拨,就容易多了,无需教师多讲解。例如:“看”字,通过课件展示,一人把手搭在眼睛上往远看的画面;“歪”字,可以展示出一些物品不端不正、东倒西歪的画面;“休”字,屏幕上出现一个人,他悠闲地倚靠在一棵大树旁休息,学生很清楚就明白了“休”的意思,那就是一人倚树,立足休息。这样学生既牢牢记住了“休”的字形,又理解了字义。这样把识字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比较直观易懂,降低了学生学习汉字的难度。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合体字分成部件,如:像、虾、材、诚等合体字,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并利用动画让部件一笔一笔地飞入田字格。这样的色彩对比,会强烈刺激学生的感观,让学生感知偏旁部首的概念,而且还记住了笔顺笔画。通过这样的演示,汉字的学习将变得更加简单直接,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和理解,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的利与弊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