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主体参与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时间:2022-03-25 06:26:11

注重学生主体参与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辨是非,自己教育自己。”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是教学生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探索发现知识。学生只有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得到发挥。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参与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相互作用的联系中调节互补的过程。布鲁纳认为:“不经过真正的知识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教学过程一定要设计成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教学过程才能优化,教学效益的提高才能实现。

为了保证学生能真正参与学习,教学过程要设计成所有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自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能量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教学效益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二、重视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

例如:教学“秋游”一课可以联系实际设问:你们去郊外游玩过吗?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玩了些什么?这样学生自然能产生交流的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便会努力去获取新知,起到了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知情交融的作用。

三、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英英学古诗》中,课文配有两幅图。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趣味。创设情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积极进行思维,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四、注重指导学法,让学生善于参与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一定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例如:教学《再见了,北京!》要加强读书指导和背书指导,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并能读通课文。在背诵时,可以通过补充填空、教师引读的形式来降低背诵的难度,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积累语言。

五、指导观察想象,让学生循序参与

教学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观察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优化的思维程序,学生才会依序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英英学古诗》时,文后下面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六、实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

由于学生在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适应各类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教学活动应从学生的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学生按不同层次的要求拥有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而充分地参与学习,并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例如:组织学生作业时,不管是巩固练习还是课内作业,都应分层练习,对程度好的学生,可采取少做基本题,多做综合题,使他们“吃得饱”,对程度差的学生,可给予较多的模仿、基本题,少做综合题,使他们“吃得了”。分层练习,并分层评估,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加强教学调控,保证学生有效参与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与反馈的过程。反馈是教学控制的前提。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并依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可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

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与调控,主要抓好原认知反馈、感知反馈、表象反馈、抽象概括反馈与作业练习反馈等五个环节,教师要掌握这五个方面的反馈信息,以调控自己的“教”使它适应学生的“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要依据教师输出的评价信息,调控自己的“学”,以求学得对路,学得有效。只有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实现最佳组合,并且促进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最佳的发展和提高。

实践证明:只有我们教学中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作为主线进行教学,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才能逐步学会求知,并获得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讨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