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品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3-25 06:00:01

浅谈思品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品课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情感作为一种中介力量,能促进知行统一,能增强人的意志,它能通过人的主观体验来实现。小学思品课,作为培养小学良好道德情感,优良道德品质的主要阵地,必须耕耘情感之田,引领学生的情感,要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既要引导学生不断加深道德观念的理解,又要唤起强化、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情理交融,促进知识的内化,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为此,本人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建立情感教育的目标

在思品课中加强情感教育,必须明确思品课的情感教育目标,使学生在思品课教学中达到预期 教育要求,情感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思品课教学的特点,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此外,还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遵循小学生情感发展规律和特点。从培养学习兴趣出发,不断提高情感能力,从而达到高尚道德情感的形成。

二、情感教育寓教学各环节之中

在思品课中重视并加强情感教育,对完成思品教学目标有着特殊意义。在思品教学中把启迪学生的积极情感注入到各教学环节之中,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教学中我围绕以下几个基础环节落实情感目标。

1、备学生――摸情。根据教学内容中蕴育的情感目标,在课前以有的情感状况进行摸底,即了解学情,以便有的放矢。此环节可用谈话、观察等方法。

2、备教材――挖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生身上的情感因素,为课堂上攻克"情感目标"寻求捷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充分利用文中插图。(2)从学生以有情感入手,挖掘积极的情感。(3)从教者的情感入手。教师的情感是学生可视的。教师以自身高尚的情操和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关怀和爱护,是师生的心理交融的凝聚点,也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3、因材施教――育情。情感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以教材所体现的情感因素为载体,通过教学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沟通、感染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情感目标,将学生从"接受层"引向"体验层"最后到达"态度层"。教者采用恰当的教法可为学生情感的过度搭建一座桥梁。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选择育情方法。(1)榜样法。即用榜样的力量去召唤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情感。(2)感应法。即一种情感"感应"出他人相应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3)体验法。育情可分为心理体验和行为体验。(4)现身说法法。教师和同学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大家听。这种方法能将课文所要求达到的育情目标由理论性的教育变成看得见、说得清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同时教师言行一致,教学中稳重从容、谈话自如、知识渊博等风采,也会使得学生乐学、敬学,从而仿效和规范自己的言行。

4、课后反馈――测情。实施情感目标后,要及时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变化状态,及时反馈信息。

5、课外调查――显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情感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不稳定性,针对小学生情感不稳定性我们可通过外延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的稳定品质。(1)情景不断再现,培养学生注意的持久性。(2)指导行为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情感。发展情感的稳定增长性,主要是利用平时师生交往、谈话、活动中寓情于理、寓情于乐,达到师生交融,让学生自然接纳或受到感染。

上述各环节在教学中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促进了学生的知、情、行的和谐统一。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让良好品德的种子撒满学生的心田,将来收获成功的美好、靓丽的幸福人生。

上一篇:“移动GIS原理与系统开发”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下一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