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时间:2022-03-25 04:44:13

浅谈如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摘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指出的:“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是师生双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最终达到师生共赢。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学情境学生兴趣教育环境

师生互动: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于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狭义的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多种形式、多种性质、多种程度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我们研究的师生互动,指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主要的形式。

当代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只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上课只是传授知识,是单向的付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配角,上课只是聆听知识,是单向的接受,从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教学氛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双边互动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在数学新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相联系的。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元、角、分与小数” 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了“买文具”、“买书”等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如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师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让数学焕发迷人的魅力。

二、 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三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三、营造互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温暖的学习环境,置身于良好的班组心理氛围之中,学生间更容易相互激励、默契配合。课桌布局。互动教学以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为特征,传统的“排排座”、“秧田式”的课桌椅布局不能适应互动的要求,可根据互动的需要进行布局。课堂氛围。放着轻音乐的教室,摆着鲜花的讲台,饰着学生习作、小制作的墙壁、房顶,装点出一个温馨、欢悦、活泼的教学环境,把师生带入浓浓的生活气息中,从而缩短了心理距离,有益于展开教学互动。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情境、模拟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多向、自主、和谐、适度地进行人际交往。

师生互动不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而是一种生命本性的存在状态,更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往的“主体间性”的打造。这种“状态”与“打造”需要在管理措施的引导和规定下,逐渐步入真诚敞开、交互共生的境界。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师唯有从本质上理解并把握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梁镜清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2]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数学与社会》,胡作玄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下一篇:快乐游戏,愉快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