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与更新研究

时间:2022-03-25 01:47:16

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与更新研究

【摘 要】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与更新规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构筑山水城市大空间结构,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本文结合岳阳南湖风景区湖滨大道的改造更新,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和更新进行了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滨水区域。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与更新;规划

1、引言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与更新规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企望得到更多的城市滨水自然空间和生活空间,而城市的发展和品位的提高,也要求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得城市能立足于发展的多样性竞争之列,构筑山水城市大空间结构,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文结合岳阳南湖风景区湖滨大道的改造更新,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规划进行了一些探讨[1]。

2、城市滨水区域改造更新的研究

2.1 滨水地区改造更新的成因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为此对原有滨水区域进行改造更新就十分必要。滨水地区改造更新的成因大致包括:1)对滨水地区的开发是重新利用滨水区的良好区位,把单一的港区改为多功能的综合区,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2)城市在发展中一直在寻求新的可以利用的土地。对滨水区的改造和再开发,是为了满足新的开发需求、城市居民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3)通过滨水地区的建设开发,使之成为本城的新的城市形象,最易吸引市民注意。

2.2 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

滨水区是公共开敞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生态、景观等层面与城市设计息息相关。滨水区的规划需要有效合理的城市设计手段,通过利用水体特征、突出滨水空间特色得到高品质的滨水区空间形态,让滨水区中独特的自然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2]。

成功的滨水区规划,在滨水城市的空间整合、景观塑造、提高城市整体质量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并以此带动城市发展。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型原则。充分利用好诸如河流、江或者山脉丘陵等自然景观要素。根据实际情况和山水特色布局将这些自然要素与水体进行因地制宜的衔接;2)多样性原则。城市空间应充分向水体开放。在距水体较远的区域保持视觉上的可达性,扩大滨水区的心理界限;3)完整性原则。强化滨水地区与城市地区腹地的关系,可以通过道路、绿带、视线走廊等将水面与腹地开敞空间连接起来;建立通向水面的交通;4)特殊性原则。构建面向水面的视觉通廊,并且确保眺望水面的视线的连续,此外,还应创造和引导向水面眺望的视线。

2.3 滨水区域的景观布置

滨水区空气清新,景观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滨水区域的景观布置应遵循:1)场所的公共性。在滨水区沿线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所,成为全体市民的公共财富;2)功能的多样性。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线结合;3)水体的可接近性;4)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增加植物的多样性。

2.4 滨水区域的交通模式

滨水区的交通模式应具有健康可持续的特点,城市滨水区应结合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出行。滨水区交通模式的规划设计应做到:1)增强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滨水区交通模式的设计在城市交通网络规划中就应全面考虑,增强城市市区与滨水区公共交通的连通性;2)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在滨水区交通设计时应考虑公共交通的便捷快速性,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3)滨水区交通模式应鼓励非机动车出行或步行,限制机动车出行;4)应增强滨水区两岸的联系。

3、 岳阳南湖风景区湖滨大道提质改造规划设计

3.1 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岳阳市南湖风景区八仙台片区,八仙台片区紧邻岳阳市中心,是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为综合型城市道路,是中心城市西部南北向交通主轴。

现状道路两侧除部分农田及南湖湖区外,大部地区较为平坦。道路行道树为香樟,周边部分地段为野生草丛。目前存在的问题:1)道路等级较高,需协调道路行车安全需要和景观丰富之间的矛盾;2)做为旅游景观道路,绿化带宽度过窄;3)现状道路已形成,要解决经济性和使用合理性之间的矛盾。为此需对其进行改造更新。

3.2 规划设计原则

本工程规划设计原则:1)合法性原则。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及控规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要求;2)安全性原则。满足道路功能要求,提高城市道路安全性,完善道路设施;3)美观性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精心设计,营造良好的居住、行车环境;4)谐调性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打造与自然景观协调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5)节约性原则。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节约造价;6)远近相结合原则。考虑交通发展,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计要远近期结合,具有可持续性,为远景交通发展、路面使用功能的转换留有空间。

3.3 道路工程规划

道路工程规划设计:①注重道路功能设计,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性,改善城市景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②明确建设目的,满足总体规划要求。③以交通功能为主,妥善处理文物、树木、水体与道路的关系。④考虑交通发展,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计要远近期结合,具有可持续性,为远景交通发展、路面使用功能的转换留有空间。

3.4 绿化、景观工程规划

在道路行车安全前提下,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结合本项目周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植被、铺装、小品、设施等元素的系统布置,分区段进行设计,营造既强调自然又结合城市,既强调统一又能有所区别的生态休闲的城市景观。把湖滨大道打造成生态宜居、文化产业、旅游、休闲的特色城市景观道路。

通过对湖滨大道两厢用地规划布局、南湖景区景观规划及周边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分析,道路景观结构定为:1)一轴。以南北走向干道滨湖路中间行车道绿化隔离带为主轴。2)三段。自然休闲景观段,自八仙广场至湖滨大道与金星路交叉口;生态宜居、现代都市景观段,自金星路口至园艺路口;现代商贸、繁华都市景观段,自园艺路口至铁路跨线桥。3)多点。①八仙广场。在本项目起点位置,引用文化资源,在道路交叉的三角地带布置以“八仙之翼”为主题的绿化广场,为八仙景区文化资源的延伸。②灯柱广场。闲云路的端部,临南湖路布置了半圆形灯柱广场成为闲云路的端景。灯柱广场与南湖小岛遥相呼应、互为对景,成为城市道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流场景。③“山之魂”广场。广场由铺地、弧形花坛及代表山体肌理和山神图像的雕塑组成,广场与其西侧道路交叉口相呼应,提升该区域的景观品质及视觉效果。④“花之韵”广场。 “花之韵”广场,广场主要由铺地、多种时令花卉组成,提高交叉路口的观赏性,同时做为进入南湖核心景区的一个前奏。⑤“水之声”广场。园艺路为进入南湖景区的道路,在该处布置“水之声”广场,由于该节点的重要位置,设计将其作为整条道路的景观高潮部分。⑥“古韵香樟”古樟三面临水设置仿古木栏杆,在喧闹的都市中为游人提供一个独享幽静的环境。

分段设计:1)自然休闲景观段。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运用“露”“借”“透”“封”等手法,将道路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为一体。在重要景观节点布置雕塑小品。2)生态宜居、现代都市景观段。本段道路同第一段道路的绿化横断面尺寸,按照生态宜居原则中间2米分车绿带以花卉与片植灌木为主,与第一段道路有所区别。3)现代商贸、繁华都市景观段。本段道路分车带及行道树绿化与第一段道路相同,本段道路为商业金融等用地。根据本段用地性质道路两侧结合商业街区的特点,将5.0米的绿化带临行道树绿带布置,为商业活动留出必要的空间。

4、小结

以岳阳南湖风景区湖滨大道的改造更新为例,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和更新进行了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滨水区域。城市滨水区域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效益,能带动两厢用地的开发,能带动旅游产业,能提升城市品位,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光梓.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与更新[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刘婧琪.城市滨水空间建设浅谈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7):25-27

上一篇:公路路基存在的缺陷及其加固技术研究 下一篇:一种“软化”隆鼻用硅胶假体的雕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