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应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时间:2022-03-25 01:30:11

浅谈初中语文应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摘 要】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让学生产生创造力,教师就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交流争论是教学过程最显性、最激烈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对话过程。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

1 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可以尝试让学生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他们十分珍惜这样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学生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2 通过初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信心

初中语文中的课文,大都是一些具有可读性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特别是初读,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全面阅读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形式,接触语文教学的第一感知。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识决定了在部分理解过程中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准确度。这是阅读的起点,也是一种近乎直觉感知的体验,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得、知得、悟得。为此,应把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这些方法包括:阅读课文提示、注释的方法;工具书的使用;边读边勾、画、圈、点的方法。所谓“勾、画、圈、点”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然后把标出的字、词、句、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在课文空白处加标记和评语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在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将分析总结出来的关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这说明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切莫无视文章整体,开头就是架空分析。有了阅读的初感,形成感性认识之后,到了分析探讨课文阶段,思考文中的形象、概念就会变得真切、生动、具体,原来感知阶段心灵瞬间的感受也会变得更为深刻、准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品读鉴赏,就会进入到美好的情境之中,取得综合教学效应。

3 阅读中进行交流争论,激起思维的火花

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生机与活力、闪耀着智慧与思想火花的课堂。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让学生产生创造力,教师就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交流争论是教学过程最显性、最激烈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对话过程。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交流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交流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学生可以从教学内容的正确性、推理的逻辑性、结论的合理性、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等方面对教材以及教师的讲课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分析、评议。运用批注、写笔记、札记的多种形式训练批判思维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交流和争论的机会,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所以教师在确立阅读目标、选择阅读方式上就大可不必整齐划一,更无须一切代劳,而应更多地给他们提供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探索新方法、得出新结论的健康而肥沃的阅读土壤,给学生一个广阔而崭新的阅读思维空间。

4 阅读质疑

读书时,作者在领着我们的思想,我们不过是在追循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我们自己的思维在读书时大部分停止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进入”文章后再“跳出”文章,读出自己的思考,能提出问题。阅读时的问题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自己不同意书上的见解,提出问题;一类是由于自己知识、经验不足,看不懂而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哪类问题,不动脑筋是提不出来的。如果善于动脑提出问题,又能带着问题深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进一步去思考,阅读的收获一定会更大。

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是靠几种固定的方法去提高,这需要广大的教育界同仁付出不懈的努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开阔视野,鼓励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分析,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