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大画幅摄影机在纪录片中的使用技巧

时间:2022-03-24 11:19:51

舌尖上的中国 大画幅摄影机在纪录片中的使用技巧

最近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想必大家都有耳闻,对于中国的纪录片能受到如此追捧,是一件多少有些意外的事情。以往大家比较喜欢看BBC或者探索频道,国外的纪录片在题材选择和拍摄技巧方面很多值得我们同行借鉴,而《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源于广大观众对它的题材、文案和摄影画面的耳目一新,此片的风格已经开始向国际化纪录片靠拢,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一大进步,尤其在摄影风格方面,大大区别于其他既往的国产纪录片,这也是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事情。

限于国内纪录片的状态,投资和大型故事片、电视剧等题材相比算是杯水车薪,因为,我们并未形成比较有激励作用的投资回报体系,由此导致长久以来,大家对纪录片的印象都停留在制作粗糙、画面不够精致、节奏拖沓、甚至是业余自拍的感觉,很多时候,大家看国产纪录片,大多都是看完就忘,没什么深刻的画面感留在记忆中。

大画幅摄影机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纪录片本身特点决定了它有两种常见的拍摄模式,第一,就是完全真实的现场实录、这个和新闻有点相似,但比新闻的信息量更大,画面相对强调现场感和真实性。第二,故事性纪录片,这类风格的纪录片比较讲究情节和拍摄时候的摄影与后期剪辑,它的故事是基于真实的基础上,适当使用情景再现或者人为重演的方式,有点像电视剧的模式,有时还要加入三维动画等辅助技术。

显然,《舌尖上的中国》属于后者,那么,后者在足够的时间和相对宽松的创作过程中,对于摄影画面的拍摄,光线的运用和构图的讲究上,就有了更多的余地。这也是片子播出后取得较好的画面评价的基本原因。

选择器材,首先成了本片的风格基础。《舌尖上的中国》使用的器材比较复杂,除了传统的高清摄像机HDCAM以外,更多画面使用了大画幅摄影机进行拍摄,比如索尼PMW-F3、FS100、佳能5D2单反等等,从最终的画面效果看来,大画幅的选择是正确的,它的视觉冲击力要远远大于传统小传感器的摄像机。

大画幅摄影机以佳能EOS 单反系列为开端,这几年风头强劲,各个厂商不遗余力地推出各种机型,包括35mm相机全画幅、APS-C画幅和电影规格的超级35mm规格、松下AF-103 4/3规格等等,可选的机型除了相机,还有索尼超级35mm系列、佳能C300 S35mm和其他民用机型。

大画幅机型美丽的浅景深效果

大画幅,是相对传统摄像机的传感器面积而言,大画幅最直接的画面感觉,就是可以自由掌控景深效果,可以轻松得到传统摄像机很难达到的画面浅景深表现力。浅景深,是电影常用的手法,可以突出主体,而又能得到不变形的前景和背景虚化的真实物理透视感,视觉上非常优美。

这就给摄影师提供了更大的拍摄空间,视觉语言不再是以往普通摄像机拍摄的纪录片那样,景深太大,画面杂乱,缺乏主体意识等弊端。摄影师对画面的经营,可以使用摄影的技巧,而不是摄像的技巧进行掌控,摄影是一种艺术化和技术化要求都比摄像高的标准模式,它更加强调画面的光圈作用,而景深也正是光圈的直接体现。

浅景深的应用,对拍摄环境的要求降低了,如果是故事片或者电视剧,也就是对拍摄现场的置景和道具要求降低,这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减少成本投入;第二,在纪录片这类并不能过多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利用浅景深,有效减少背景的杂乱无章,降低客观环境对观众的视觉干扰,而背景和光线都可以在浅景深的画面中,获得足够力量的辅助衬托作用,一举两得,画面也好看了。

镜头的选择更加丰富

大画幅带来的另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镜头的选择非常丰富,不像传统摄像机那样,除了标配的镜头,几乎很少可以选择,尤其是大光圈和其他各类特殊效果镜头。

首先,大画幅摄影机都是可换镜头的设计,不但可以使用本品牌自身的镜头,还可以通过转接环,使用其他兼容的第三方镜头。照相机咱们就不说了,镜头太多了,而索尼和佳能、松下的大画幅摄影机,也可以使用照相机镜头,这样一来,镜头几乎没有了卡口和品牌限制,为广大摄影师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余地。

《舌尖上的中国》使用了大量的尼康照相机镜头,广角、长焦、微距、甚至移轴镜头都得到了运用,这些镜头的运用,使得本片的画面视角丰富多彩,画面效果大大提升,加上这些镜头与机身组合,轻巧灵便,在纪录片中更加实用,摄影师可以轻松到达任意可以到达的地方,而不必再承受沉重的器材运输压力,同时,拍摄空间也会很随意,狭小的空间内、水缸里、古井中、水下等以往大型器材无法实现的地方,都有了全新的视角,画面的新鲜感自然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一环。

升降格技术的运用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在《舌尖上的中国》各个分集中看到升降格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在风光和街巷风情等画面中,这种成熟的摄影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自然世界的风起云涌、社会生活的市井百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也对本片的主题起到了很好的阐述和描绘,这是一种真实的写意。

升降格需要摄影器材具备机械性能,而不是要靠后期去完成,前期拍摄中能够实现真实的全帧率的升格和降格,比后期软件模式制作的效果要流畅而细腻,画质也会得到保障。

光线更容易被利用

大画幅摄影机最基本的技术性能就是画面的动态范围大幅提高,尤其是在反差较大的光线下拍摄,也会得到不错的质感和舒服的影调,这是传统摄像机所望其项背的。

基于这个技术指标,摄影师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把侧逆光、逆光、点光源等特殊光线更多加入到画面中,而这些并不需要多少像拍电影一样的大量辅助灯光才能完成,因为,大画幅摄影机的低噪点的特色也是非常突出的,在昏暗环境下拍摄,可以使用大光圈大口径镜头,加上机器本身优秀的低照度性能,拍摄出信噪比非常高的画面,观众会在更真实自然的光线中,感受到和自身生活相近的画面气息,这种表达方式,比使用现场布光更有味道,而对于纪录片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福音,一种可以在高感光度下随意拍摄的喜悦,这是很多纪录片摄影师梦寐以求的事情。

以上几点,仅针对画面技术层面分析,本片很多地方采用了静态摄影标准的画面,精致唯美、影调层次较多、片子中的大量画面采用定焦镜头拍摄,类似电影摄影的严格构图与用光,并在后期调整和制作中,强调了多角度、多样化固定镜头的作用,并尽量避免了以往纪录片那种画面随意、构图简单、光影凌乱、胡乱变焦和运动镜头来赚取时长等诸多问题。还有,在现场录音、音画配合、色彩表现等方面,也是比较成功的。

上一篇:中国旅游经济结构分析 下一篇:对预警探测雷达模拟器目标分辨率模型的校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