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服装专业英语的

时间:2022-03-24 04:29:52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服装专业英语的

摘要:随着服装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服装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英语课程已经逐渐被教育领域所重视,并且纳入教学范畴。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还能够带动其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服装外贸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服装英语;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多达千余所,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具备天然就业优势,与此同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工作结合、校企合作,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高职服装专业未来主要从事于服装设计专业,并且以服装设计、服装结构等课程为基础,若将其与英语基础联系在一起,更有助于学生的服装外贸领域的发展,并在诸多工作中学以致用。

一、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尽管具备着就业导向的天然优势,但是所招学生的英语素质普遍偏低,且对于英语学习方面没有较高的兴趣,从而对高职英语学习产生懈怠和抗拒的心理,使得原本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水平更低。

2.英语教学模式传统

虽然当前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均提倡“校企合作,工作结合”,实际上的课程均是以技术为基础导向的课程。服装专业英语与基础学科一脉相承,从一定程度上遭遇窘迫境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服装专业英语属于较为特殊而的应用领域,所以并不能脱离基础英语而单独存在,但是由于其使用主体、使用范围以及使用对象的差异,导致与日常生活存有明显区别,因此服装专业英语难以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但是由不能衔接实践操作,实际收效甚微。

3.教学环境简单

当前服装设计实训室主要包括服装CAD实训室、服装设计研发室、服装印花刺绣实训室、牛仔工艺实训室、针织服装实训室以及服装工艺实训室等,此类实训室仅仅适用于服装生产以及服装设计方面的专业课,对于服装专业的英语教学则难以适用。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改革应用

1.提高英语学习量

为实现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改革则必须要强化对此教学的重视,在高职院校新生入学伊始,便着重安排英语类课程,并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一学期安排实用英语课程以及公共英语课程,优化学生英语基础,然后在第二学期,随着理论课程的终止英语课程也会随之终止,但是英语学习应插入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专业词汇以及专业句式等方面加之英语诠释,例如Export sales contract(出口销售合同)、Face accessories downgrade the use of a single(面辅料降级使用审批单)、Garment inspection(成衣检测)等,让学生接触高难度专业英语,并且逐步练习,以勤补拙。

2.以人为本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教学内容中充实大量的真实案例,并且不盲目追求专业技巧以及服装设计原理的英语表达,尝试让学生接触了解服装单证、单据英语翻译以及各个部分的英语表达。其次,要求学生能够看懂英文文件,并且提高外贸公司中英文基础交流、英文简报交流以及英文电子邮件交流的能力,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音译法、交际法、联想法、对比法以及直接法等,有意识的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以及独立学习能力,例如信用证的流转程序英文注释,不仅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还能够接触重要英文词汇(如图1)。

3.以实践为载体

传统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宣教的方式,学生跟着教师思路学习,学习主动性难以提高。服装专业英语的课程较少,若想短期内实现英语水平的提高很不现实,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便在于“授之以渔”而绝非“授之以鱼”,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工具对服装专业的英语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外贸文书的翻译工作:付款Payment: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byirrevocable L/C available bv draft at sight。在课堂中选取商业往来信函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提高英语学习的务实性及趣味性,比如选择外贸服装订单让学生在机房自主翻译。

三、总结

重视英语学习,强化英语运用能力,应用工学结合模式对服装英语专业的学生予以教学改革,将能够实现教学双收,优化社会劳动力构成,促进劳动密集型服装产业的改革。

上一篇:中国平安 新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下一篇:运动时,突然“岔气”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