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动力吸振研究

时间:2022-03-24 10:37:05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动力吸振研究

【摘 要】形状记忆合金(SMA)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响应速度快、自适应强的特点。本文研究了基于SMA的动力吸振器,并建立了与主振系统耦合的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传统动力吸振器与耦合SMA的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并分析了SMA式动力吸振器的主振系统的稳态响应特性。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动力吸振;力学模型

0 引言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以下简称SMA)是近几十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其特点是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塑性成形且可消除外部应力,而加热时又可恢复最初形状。而动力吸振技术自1902年由Frahm发明以来,由于其结构简单,抑振效果好,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主动式吸振器抑振范围较宽,减振效果更好,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将SMA等新型智能材料应用到结构振动控制中,成为现代结构控制的研究热点。

1 基于SMA的吸振器模型

基于SMA的变刚度的调谐吸振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SAM自身的加热与冷却间变化时,其弹性模量变化致使调谐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可变,从而可追踪外部激励频率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实现以较小的能量,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达到更好地减振效果。为了实现SMA式动力吸振器在较宽频带内衰减主振系统的振动,采用了多根SMA丝来产生一系列离散的调谐条件。故增加形状记忆合金丝数量,可增多可调谐的固有频率。而基于SMA的动力吸振器由悬臂梁、末端质量块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SMA合金丝置于悬臂梁结构构件中。对末端质量块施加作用力,悬臂梁可以实现横向运动,则可将悬臂梁作为吸振器的弹性元件,变刚度的实现则由悬臂梁执行。即通过适时的加热和冷却SMA丝,使SMA丝的弹性模量改变,从而改变梁的刚度,最终改变吸振器的固有频率。

图1 基于SMA的悬臂梁式吸振器模型

图2 附加SMA式吸振器的耦合系统模型

图3 动力吸振效果对比图

2 耦合SMA吸振器的主振系统模型

如图2所示,由力学原理,得到耦合SMA吸振器的主系统的运动方程:

■(1)

其中,M1和K1分别为主系统的质量和等效刚度,M2、KSMA和C分别为动力吸振器的质量、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F0sinωt为主振系统上的激励力。

定义以下无量纲参数:

δ=■,ω■=■,ω■=■,μ=■,α=■,β=■,λ=■

其中,ω■为主振系统的固有频率,ω■为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 δ为主振系统在激励下的静位移;μ为动力吸振器与主振系统的质量比;α为动力吸振器与主振系统的频率比;β为激励力频率与主振系统的频率比;λ为动力吸振器的相对等效阻尼比。

由振动理论可知,减振特性可由主振系统的振幅A1与主振系统在激励下的静位移之比来描述,即

■(2)

3 减振特性分析

为了对比传统的动力吸振器与SMA式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选取动力吸振器与主振系统的质量比μ=0.25,动力吸振器的相对等效阻尼比λ=0.1,传统的动力吸振器与主振系统的频率比α=1,而基于SMA的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可以跟踪外界的激振频率变化,即■=1,其中β为激励力频率与主振系统的频率比,则可以得出

■(3)

根据公式(2)和(3),得到两者不同的吸振效果理论曲线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知,在振点上,即β=1时,两种动力吸振器的效果相同。但当激励频率发生偏移后,即偏离振点时,传统的动力吸振器的吸振效果急剧恶化,而基于SMA的主动调谐吸振器,在偏离振点的较大范围内依然具有较好的吸振效果,没有出现吸振效果恶化的情况。

4 结语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弹性特性,SMA式动力吸振器的刚度可随着减振对象的激励频率变化而改变,具有可调范围较大,振动线性度较好,拓宽了有效吸振频带,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下一步工作需要研究SMA式动力吸振器的各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为主动式SMA吸振器设计提供理论储备。

【参考文献】

[1]丁文静.减振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顾仲权,马扣根,陈卫东.振动主动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3]赵艳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主动调谐吸振器特性及其主动控制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基金项目:湖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1HZX11);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序号274)。

上一篇: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饲料Fe、Mn、Cu、Zn... 下一篇:超声诊断胎盘早剥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