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为先“四度”相伴

时间:2022-03-24 06:50:13

素质为先“四度”相伴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长远需要的教育,它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标。英语学科作为中小学校主干课程,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若能在英语素质化课堂教学中把握和运用好“四度”,就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谓的“四度”就是我们常说的密度、广度、深度和适度。在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素质教育,正确把握和运用好“四度”原则。

一、密度

为了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去传授词汇、句式、语法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并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前吃透英语新课标的精神,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内容及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密集、快速、有效的训练。将快速替换、用词造句、汉英互译、设景表演、巧问妙答等方式恰当地运用在词汇、句型、会话和课文教学中,这样便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其学习兴趣,达到密集训练的目的。

为了提高教学密度,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除了采取上述方式方法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说,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语音教室的建立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场全新的革命。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一方面是信息容量,教师尽可以把英语教材的配套光盘以及与教材有关的对话和图像材料输入计算机,实施电化教学;另一方面是增加了时间容量。用多媒体上课,设计好的页面可以容纳下所有要讲练的内容,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机会。

二、广度

英语课堂教学的广度既包括学生课堂活动也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由于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便有“优生”和“后进生”之区别,因此教师应在学生课堂活动中结合其实际情况,对“优生”高标准、严要求,多用较难的问题发问,多用一定难度的练习操练,使其吃得饱;而对“后进生”则应降低标准和要求,尽量使其能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多给予帮助和引导,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想方设法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各项练习和表演活动。只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才可促进整体成绩的提高。

现行英语教材在编排上具备许多优点,其中除了加强口语能力的训练外,还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切实做好以旧引新、以点带面。例如:在学习动词过去式的词形变化时,可以把名词单复数的词形变化和动词现在分词的词形变化等规则进行列举和对比;在学习副词的三级变化及用法时就可用形容词的三组变化及用法来导入并比较;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时就可以结合一般过去时进行引导、对比等等,从而使教学内容的涉及面更广些。

三、深度

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即指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层次。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设置太容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表现出自满情绪;倘若太难,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和回避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因此,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达到一定的难度,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基础,以便使之“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提问时应因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激励和鼓舞,力求达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回答正确问题并有信心争取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让他们感觉到英语并不难。

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深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英语对话、习题检测、谈心等方式进行信息反馈,准确把握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既使英语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深度,也使学生深度掌握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

四、适度

英语课堂教学的适度既指适量又指适时。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合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量变到质变,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直至作出科学推理和正确判断。在学习对话、课文和进行阅读理解及完形填空等练习时更应该如此。同时教师应边进行教学边留心观察,及时捕捉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当发现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时,可适当增加并补充一些相关内容及适量练习,必要时还可加大一点练习难度,让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的灵感充分发挥作用;如果发现学生精神不振、情绪低迷时,就不可主观地增加内容及难度,否则,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还可能造成学生厌烦学英语的后果,何谈提高其英语素质呢?

“四度”中的每一“度”在英语素质化课堂教学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相互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而要求我们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切实把握和运用好“四度”,把我们的英语素质化教学引向深入,培养出更多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上一篇:对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