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因素

时间:2022-03-24 05:25:16

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因素

摘 要 随着课改实验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新型课堂教学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在新课程理念下站不稳脚了,其弊端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方式、主体性等方面,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nglish Teaching Effective Evaluation Factor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DANG Yanxia

(Colleg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xperi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futher implements,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s integration environments' new classroom teaching likes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show a pie of thriving picture. Traditional classroom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hasn't stand steadil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yet. It's drawbacks lie in evaluation contents, ways and subjectivities and so on. Under the new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how to improve th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is ours concerned about problem.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way; the main evaluation person

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它也越来越暴露出其缺点。如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也暴露出了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评价内容过于片面。评价内容往往偏离生活实际,重知识而轻能力,忽视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起到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评价方式欠灵活。目前我国评价学生最主要的方式还是纸笔测验,特别是对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不是每月一大考,就是三天两头一小考,这种评价方法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3)评价主体单一。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展开,评价组织形式单一,主要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多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不敢奢望自己评价自己,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力量,使评价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发展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英语课堂评价是关键,基于以上问题,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1 评价的内容广泛,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各个方面,注重三维目标评价

在新教学模式下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①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看考试分数,更应侧重于三维目标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能力、对英语课程学习的兴趣及态度、信息素养能力、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取得的进步和发展能力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动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各个环节。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

2 评价方式灵活多样,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教授Howard 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元智能,即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组合,每个人都有能力改进且扩展自己的智能。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应趋向多元化。英语学科内容丰富,很多东西是用纸笔无法测试出来的。如学生的听说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角色扮演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等就无法通过试卷来评价。具体的评价方式有实际操作测验(例如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有这样一课:Can you send an e-mail to your friend ?在这种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英语给好友发送电子邮件,既掌握了语言的学习,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这种评价,应实行实际操作测验评价法,而不是纸笔测验评价)、提问、小组辩论、角色扮演、问题讨论、口头演说、“文件夹”式评价模式(例如根据每个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期间所做的工作,建立学生的评价档案。如学生的语音、书写记录,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况记载,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拓展情况等统统整理成个人的“文件夹”,以此作为评定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时要注意教师评价的语言与方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真正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不断唤醒、鼓舞和激励。”鼓舞和激励的语言是孩子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我们在给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时,要尽量多地给予正面评价,多角度和多方面地看待学生所作出的努力。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教师的评价要避免晕轮效应。评价要避免晕轮效应对价值判断的影响。尤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评价不要因为教师对其以往认识的偏见随便在收集资料时否定学生的积极行为,而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性。

(3)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倾注“爱”。教师在评价时首先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真诚地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不管他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要有的放矢地作出恰当的评价,不可敷衍了事。例如:在听力教学中,后进生因为听不懂某些单词或句子注意力分散,这时教师要注意判断和反馈,如遇见困难单词及句子时适当停顿,然后教师再口头阐述几遍,学生则会因为教师的倾听而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真诚,如此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注意力自觉地指向教师所授内容。

3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组织形式体现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评价的权威,是学生课堂学习唯一的评定者,评价是老师的专利。这样的课堂显然和新的教育理念不和谐,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并不是课堂的主宰,课堂上不能只有老师的评价。评价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有效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只有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时地评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合情合理的评价,来自教师、学习同伴们的评价,这样丰富多彩的评价不仅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作一次有效的梳理,而且还培养了倾听意识,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有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注释

① 李秀兰.新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http//:www.online .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1-27.

[3] 侯春在.晕伦效应:教师评价行为中的态度误区[J].教育科学,2001.17(4):43-45.

[4] 吴爱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OL].yyzhx.eom/Article_Show.asP ArticleID.

上一篇:浅谈领导能力建设的培养 下一篇:职业教育基础学科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