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时间:2022-03-23 06:25:31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使用不当也会事与愿违。必须,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使之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低年级学生不感兴趣。然而,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集图象、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例如教学“比较”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

二、帮助充分感知,促进思维过渡

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

例如:如教《圆的认识》,教师设计米老鼠和唐老鸭进行骑车比赛,先是米老鼠骑“三角形”车轮,唐老鸭骑正方形车轮的比赛,它们虽然想方设法让车子转动车子就是不动的滑稽样,让同学们哈哈大笑。第二场比赛,米老鼠骑轴心不在圆心的车子颠簸不止,唐老鸭骑轴心在圆心的车子平稳行驶的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解答,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不但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整体发展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你可以把哪些物体平均分,并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学生的交流,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西瓜或一张纸、一段1米长的线段。然后教师出示12只小猴,提问:“你会怎样把这12只小猴平均分?每份用怎么的分数表示?每份有几只小猴?”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12只小猴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层练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利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多媒体技术在分层教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制作了分层练习。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练习课的课件中,把习题划分为容易、较难、难三个层次。学生从容易入手,每做一题都可以立刻得到评分,并及时的得到鼓励。在完成了基础题后就可以向较难、难这两个层次挑战,这样不仅能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容易的题目,得到成功的喜悦,恢复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增强了探索钻研的精神,使每个学生学有所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们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把四条腿的椅子,让一个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形了。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接着课件继续出示用两根木条与原来的椅撑组成一个三角形固定在椅子下面,再让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得牢固了,同学们看到这是三角形起得作用,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该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用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12等份,24等份,48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操作,学生亲自经历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就突破了本节课知识的难点。

总之,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通过带娱乐性的操作演示,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之目的。

上一篇: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下一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