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时间:2022-03-23 04:09:38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近年来,山东省平原县小学数学在省、市级的优质课、教学能手、基本功大赛评选时屡屡取得优异成绩,大大提高了我县的知名度。高兴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压力。因为随着教师队伍的调整,大量青年教师为我们小学数学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可毕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子们教学经验不足。如何使这些教学中的新生力量尽快成为我县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运用我县优质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力求打造出一支结构层次化、实践专业化、发展可持续化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继续保持我县在全市小学数学的优势地位,超越自我,不断冲击省课堂,向国家级课堂进军。为此,县教研室率先启动小学数学名师培养工程!

一、 名师大课堂,为青年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

为展现我县优秀教师的教学风彩,充分发挥优秀教师榜样示范的作用,激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快速向骨干教师转变。2012年4月,县教研室举办名师大课堂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名师授课。由山东省第六届教学能手获得者执教《圆的周长》,德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工作仅两年的青年教师)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是课后,省教学能手就课的设计意图展开详细说明。此环节的引入,意在让青年教师不仅明确一节数学课该怎么上,而且明确为什么要这么上。三是青年教师介绍自己的成长经验,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学习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四是县教研室教研员就我县小学数学名师培养工程系列活动进行说明,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在我县争创全省教育示范县的大好形势下,尽快成长为一代名师!名师大课堂,不仅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明确了方向,大大提高了我县的教研品味。而且让青年教师切实看到身边触手可及的榜样,名师距离我们很近,就看我们如何走进名师。

二、重在跟进式培养,

为选拔出的优秀青年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

青年优质课展评活动目的是选拔“名师培养对象”,此次活动依据科学公正、注重青年教师素质的原则,经评委会认真评选,公平公正地打分,多维度选拔“名师”培养对象。最终确定陈万爽、满志强、胡涛、李雯、张伟、张红芳6名青年教师为第一梯队培养对象。以房丽娟老师为代表的其他13名教师为第二梯队培养对象。

名师培养工程层次化确定后,第一梯队全体成员和第二梯队代表房丽娟参加了2012年4月23-24日的省级“名师大课堂”的研讨学习。2012年6月,我县教师代表德州市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并执教公开课。第一次在学校磨课时,县教研员集中了第一梯队的全部成员和第二梯队的部分人员参加磨课,当时30多人,每个人轮流发言,研讨氛围异常热烈。2012年9月23-29日,县教研员又派第一梯队全体成员和第二梯队的王坤和孙双金参加山东省优质课的听课学习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使得我县的参评教师在这次德州市优质课评选中脱颖而出!如此好的成绩,也表明我县小学数学名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

三、青年教师与县名师结对拜师

我县名师培养工程是以建立名师工作室和青蓝工程为主要内容,其主要特点是充分运用县域内优质资源,打破校际壁垒,把我县培养对象与县名师(五位市级以上教学能手)结对拜师。

1.校外导师制。县教研室通过宏观调控,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对这个小群体组合,我们实行捆绑式管理,在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估中,将师徒的师德情况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合并计算,努力促使这个组合的师徒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样不仅能有效打破校际壁垒,而且更有利于全县小学数学团队建设。

师徒结对或导师制模式是大部分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传统方法,但除了在名师人数上受到限制外,在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方法上也具有明显的“同质性”( 教研小气候),经常会出现同一个学科形成同一个教学风格的现象。事实证明,校外导师制能有效地克服上述问题。

2.名师培养工作室正式启动。名师培养工作室的建立,意在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使该工作室成为我县数学教研的资源生成站和成果辐射源。分别设有课件、教案设计、试卷中心、课题研究、信息报道、听课评价、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栏目。网络时代,教研员应努力改变传统教研模式,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新模式。鼓励广大教师凭借“名师培养工作室”这个平台,多交流、多思考,生成优质教育资源,以点带面,逐步拓宽辐射面积,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教师的益友”。

四、深入课题研究,实现从“名师培养对象”

到“名师”的蜕变

为进一步推动名师培养工程深入开展,踏踏实实地引领青年教师做好数学教学研究,以实现从“名师培养对象”到“名师”的蜕变。县教研室于2013年8月审报课题《小学数学教学标准建设的研究》,这项课题研究不仅为我县的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为引领青年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为这项课题以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认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力图在我县形成“集体备课―付诸实施―课后评价―形成资料”的研究模式,切实引领青年教师做好教学研究。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标准建设的研究》能有效促进小学课堂教学的转型,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催生崭新的课堂教学的创造,促使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还有助于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促进教师更好的反思与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实现从“名师培养对象”到“名师”的蜕变。

平原县教育局秉承“以感恩之心办人民满意教育,以父母之心教一切孩子成才”的理念,遵循教师队伍的新老更替,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力军,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保障名师培养工程的有序进行,不断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聘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来我县进行业务培训,同时也为我县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事实证明,我县自2012年4月开展小学数学名师培养工程以来取得可喜成绩,这充分说明全面启动平原县小学数学名师培养工程,是加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也是关注教师群体成长共性,又关注教师发展个性的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上一篇:阅读教学要关注语序 下一篇:“起点”比“归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