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校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时间:2022-03-23 03:32:05

新时期学校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和不和谐因素陡然增加。在持续追求经济大繁荣的今天,道德风险和不良现象屡屡出现,给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和和谐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作为战略领地的学校,其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既培养高能知识分子,又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学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就如何在新时期下做好校园德育工作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时期;学校;德育;道德品质

由教育部和全国民办高校德育研究会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民办高校德育论坛于2015年5月29日―31日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举行。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全民民办高校德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刘林和来自全国160多家民办本科高校的2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就如何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和德育教育,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重要讲话。

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家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摆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和认识。

一、德育工作的意义

1.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

2.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和社会性接纳程度,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满足、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的和幸福的人生。

3.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德育与其他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并为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方向,它们共同服务于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个性的形成。

但在新时期下学校出现了很多有悖于德育发展的现象。由于应试教育的围困,学校德育出现了严重边缘化的现象,虽然一些教育工作者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却碰到了内容老套、形式单一、评价乏力的新困境,致使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陷入尴尬。

二、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

1.学校的高度重视

近些年来,国家下很大力气来展开德育工作,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和教师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从观念上彻底扭转过来。从这点来讲,学校和教师的担子很重。因为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东西多而杂,渠道又丰富,不一定有完全的辨别能力,好的东西他们接受了,同时“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们也了解到了,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学生形成好的德育观,学校和教师就应该时不时地跟他们谈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不利的东西跟他们讲清利害关系,让他们尽快从不良的道德思维中摆脱出来,接受良好的德育观。学校可以遴选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师德模范组成师德宣讲团,深入每一个班级,现身说法,汇聚正能量,形成内核力。

2.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1)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的作用。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2)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

3.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德育讲台上“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榜样,又使学生普遍感到遥不可及、陌生无比,德育也因此变得抽象遥远、枯燥乏味,遭受厌烦和抵制。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拿身边的榜样说事,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起来很直观,从而能起到很好的鞭策作用。如,中国文明网在2014年9月5日推出的一个专栏“好人365”,栏目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和宣传“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与广大网友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没有惊天伟人,有的只是来自基层的普通劳动者;这里没有丰功伟业,有的只是不同平凡岗位上的点滴奉献,学校德育如能以“好人365”为教材,一定能产生迥然不同的精神感召力和教育效果。

4.组织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同样,实践也能让学生真切感受道德的力量和魅力。如,学校可以通过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摄影展等具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还可以开展“清明祭英烈 展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雷锋春暖孝心”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等,从整体上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保证学生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总结,学校德育必须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使之适应新一代的需要,各个学校可根据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开展德育工作,不论形式再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高层次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冯如栋.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

上一篇:师范高专幼教专业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境... 下一篇:推动班级走上自我管理之路